易中天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快眼看書www.kyks.tw),接著再看更方便。
佔的城邑歸還各國,再加上頻繁的請客送禮。據說,這樣做的效果是“四鄰大親”。[10]
管仲認為,有了經濟、軍事和外交的條件,齊國就可以出兵了。槍桿子裡面出政權,也出威望。做江湖老大,當國際警察,不出兵是不行的。不教訓幾個調皮搗蛋的傢伙,也是不行的。攻打的物件,當然首先是弱國。如果那邦國既弱小又不聽話,更好。但公開的說法,則是“擇天下之甚淫亂者而先徵之”。這樣的罪名,當然並不難找。[11]
師出必須有名。要想成就霸業,比霸術更重要的,是霸道,是政治綱領和政治主張。
那麼,管仲打出的旗號又是什麼?
尊王攘夷。
實際上,尊王和攘夷,原本是同一件事。因為王室不尊,很大程度上是由於夷狄太強。起先最強悍的是犬戎,他們在商代叫鬼方。西周滅亡,就因為犬戎攻陷鎬京,追殺幽王於驪山之下。定都洛陽的平王無力收回失地,便把淪陷區封給他的一位西垂大夫。這位大夫也不辱使命,果然收回王畿的西半,並把那裡變成了秦國。他自己,則成為秦國的第一任國君,是為秦襄公。
這件事情對中原各國的刺激,是相當大的。這些國家大都是夏商周之後,自稱夏、諸夏,也稱華、華夏。華,就是光,也是美;夏,就是大,也是雅。華夏,就意味著文明;夷狄,則意味著野蠻。文明人,是羞與野蠻人為伍的,更不要說甘拜下風。攘夷,應是華夏諸國的共同願望。
何況進入東周後,夷狄屢屢進犯,諸夏不堪其擾,只不過入侵者不是戎,是狄。據統計,公元前662年至公元前595年間,受狄人之侵略者,齊七次,衛六次,晉五次,魯兩次,邢、宋、溫、鄭、周各一次。受害最甚的是衛,被迫兩次遷都。次為邢,遷都一次。周也慘,成周淪陷,天子出逃。後來衛和邢,都靠齊桓公出手相救,才倖免於亡國。周襄王則靠晉文公出手相救,才得以復國。[12]
霸主的意義,這樣一說就很清楚。
事實上齊桓和晉文這兩代霸主,最受後世肯定的就是攘夷。比如孔子的學生子路和子貢,都曾問過同一個問題:齊桓公逼魯國殺了公子糾,糾的一位師傅召忽殉主自殺,同為師傅的管仲不但不死,還轉變立場去輔佐桓公,這個人不仁吧?孔子卻斬釘截鐵地回答:當然仁!當然仁!如果沒有管仲,我們都會披頭散髮,衣襟往左邊開,變成野蠻人了![13]
孔夫子說得並不錯。沒有齊桓和晉文,我們民族的歷史確實可能會重寫,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