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禍起蕭牆 霸主就要來了 (第2/3頁)
易中天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快眼看書www.kyks.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大夫擁戴諸侯,諸侯擁戴天子,也如此。或者說,天子是大月亮,諸侯是大星星;諸侯是中月亮,大夫是中星星;大夫是小月亮,家臣和家人是小星星。這樣一種三重模式的眾星拱月,就叫“封建秩序”。
<img src="/uploads/allimg/200601/1-200601234114506.jpg" />
如圖所示,“封建秩序”表現為三重模式的眾星拱月:家臣們(士)圍繞著家君(大夫),大夫們效忠於各自的國君(諸侯),諸侯則擁戴那至尊至強的天子(共主),秩序井然。
由此可見,封建秩序要想維持,前提條件是尊卑強弱永遠不變。周王國永遠最強,大夫的采邑永遠最弱,諸侯國則從頭到尾都只有那麼一點規模,還大家都差不多。就算要發展,也得齊步走,比例不能失調。
這當然並不可能。
不可能的原因,在於所有的邦國,包括周王國在內,都是獨立核算,自主經營,自負盈虧。幾百年光陰過去,難免參差不齊。有的欣欣向榮,發展壯大;有的每下愈況,日薄西山,甚至資不抵債,面臨破產。
這時,按照叢林法則,弱肉強食的程式就會自行啟動。方式是兼併,手段則是戰爭。春秋時期的戰爭至少有二百多次, 發動戰爭的也不僅是大國。比如莒(讀如舉),雖然小得可憐,卻也兼併了向國,而且是在春秋一開始。[9]
哈,大魚還沒開口,小魚就吃了蝦米。
實際上大國的兼併更是不勝列舉。春秋頭半個世紀,鄭國就兼併了戴(讀如再,在今河南民權縣),齊國也兼併了譚(在今山東濟南市境內)、遂(在今山東寧陽縣西北),楚國則兼併了息(今河南息縣),還霸佔了息夫人。[10]
國與國之間,不再勢均力敵。
平衡打破了,社會開始動盪。
動盪的社會需要有人擺平江湖,而維持國際秩序,維護世界和平,原本是周王的義務。可惜此時,周天子也由活菩薩變成了泥菩薩。長葛之戰,就證明他是紙老虎。根本原因,當然是周王國的土地和人口不斷減少,導致經濟實力不斷下降。長袖者善舞,多財者善賈,財大者氣粗。王室如果處處捉襟見肘,甚至要靠諸侯接濟,又怎麼硬得起來?至尊不再是至強。能保全最後一點臉面,就不容易。
當然,周王的臉面,在春秋早期還是維護得很好。因為這臉面是旗幟,也是旗號,可以做虎皮,也可以當槍使。公元前714年(魯隱公九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