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林煙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快眼看書www.kyks.tw),接著再看更方便。
王所棄。”
張蒼笑而不語,他不好反駁,但心裡是不怎麼信的。
李斯:……
其實他說的是心裡話誰懂?
韓非:“大、大、大……”
李斯跟張蒼都耐心地看著他等待他說完。
韓非:“……大王英明。”
張蒼:“嗯?”所以呢?
李斯無語地起身。今日他們三人不以官職論尊卑,只敘同門之誼,所以年紀比他稍長的韓非坐了上首,現在他移席就案,遞了自帶的裝訂好的筆記本和石墨為芯的鉛筆給韓非。
求你了,別說了,寫吧。
張蒼哈哈一笑,也移席過來,順便令人給貴客再拿些紙來。
韓非自己鬆了口氣,他寫字可比說話順暢多了,鉛筆最近也用慣了,當下刷刷一通寫,交給兩人看。
張蒼便讀了出來:“矛盾,主要矛盾。大王所贈書中有所論述……”
立刻被李斯打斷:“大王曾令不可外洩。”
“吾所言,可。”韓非簡單的說道。
秦王將書給他,本就是要他再結合當世再作一書。哪些能說,哪些不能說,他都向秦王稟報過。
李斯這才點了點頭,與張蒼一起往下看。
矛盾一詞其實就出於《韓非子》,其文曰:“楚人有鬻盾與矛者,譽之曰:‘吾盾之堅,莫之能陷也。’又譽其矛曰:‘吾矛之利,於物無不陷也。’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勿能應也。”
李斯與張蒼作為韓非同門自然也讀過,所以韓非稍作解釋,他們很快理解了這個詞語的含義。
韓非便取回本子,繼續寫了一段給他們看,口中道:“以商、商君為例。”
商君變法前,秦國的主要矛盾,是秦與外敵之矛盾。李斯與張蒼既然在秦為官,自然知道秦國的歷史。孝公繼位之前,秦國已經不復春秋五霸之一的榮光,自秦厲共公之後,君位動盪,國力削弱,魏國趁機奪取河西之地。孝公之父獻公數次東征也未能奪回,含恨而亡。
孝公繼位後雖對胡人有所斬獲,卻也被趙韓兩國趁著繼位之初國內不穩的機會聯合攻打。當時戰國形勢初成,秦國地僻力弱,甚至被視為蠻夷,不能參與天下大勢。
什麼是主要矛盾,就是當時若不變法,秦國只會越來越衰弱,甚至像那些小國一樣被諸侯吞併的危機就在眼前。
於是一切國內矛盾,都成為次要,被孝公強硬壓制,而以變法強國為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