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林煙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快眼看書www.kyks.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地,讓他們在秦國做個真正的黔首。
你既不忠君,以後就是想起事,也不必再打復國的旗號。
收回你們封地和爵位的是你們的國君,而不是秦王。
這是在誅心、斷根。連李斯都覺得,他這位同門著實是很狠毒了。
都是聰明人,說到這裡自然都明白了,也不必再聊這個“貴”。於是張蒼再問:“士為重?”
這次韓非先點頭,再搖頭,沒等他說,李斯先道:“考舉。”
現在張蒼在軹道亭學室所用的,其實也算是一種考舉。只不過針對的孩童過於幼小,考的內容過於淺薄,因而無人在意罷了。但是等這批孩童年紀漸長,張蒼知道會不一樣的。
或者也不必等他們長大,麥收的翻倍使大王的威信更隆,他這個亭長說話也更管用,他會在軹道亭增設幾個工坊,能識字會算數,透過考試的人才能來作工。
一般百姓不願意丟下田地來作工,但這不是每裡之中都有無地之人麼。等看到工坊開的工錢,他們自然就願意了。
以利誘之,這是韓非學說中很重要的一點。
對百姓誘之以錢財,對士呢?
誘之以地位。
這點李斯就有心得了。不是為了富貴權勢,他吃飽了撐的跑到秦國來。明知道秦相歷來沒什麼好下場,他現為長史,得到大王將予他廷尉之職的承諾仍不滿足,仍然想著將來做秦相,又是為什麼。
利之所在,到死才會後悔,既然還沒死,那是拼死也要為之搏一搏的嘛。
將來秦若是一統天下,將“貴”都送走,但大秦需要“士”的效力,那就以利誘之,用考舉這種相對公平的方法,將民間遊蕩的“士”納入大秦的體制。
如此,六國之人就不會再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