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章 太皇太后就是不死67 (第2/3頁)
快穿狂魔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快眼看書www.kyks.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愈烈,再這樣下去,說不定都能攀咬到自己身上,建元帝當即就決定不能再查下去,但白聖並不願意罷休。</p>
最後他們兩人在長信宮中,關上門協商了一會兒,互有退讓,了結此案。</p>
白聖就此作罷,不再深究。</p>
建元帝則是公開承認稷下學宮等同於太學的地位,並授其內部教師官職。</p>
怎麼說呢?</p>
實際來講,先前稷下學宮只是白聖借這個名字辦的一個私學,朝廷和建元帝那邊並沒有承認其地位,大乾的官方學院依舊是太學,也只有從太學出來的那些學子,才能夠更加容易授予官職。</p>
其他人只能走鄉舉裡選的路。</p>
也就是策問選賢和舉孝廉的路。</p>
本朝開國之初,傳承的依舊是前朝的世卿世祿制度,也就是你得先有身份地位,然後才能當官,比如說開國的時候因為軍功有爵位,又比如說祖上是貴族,本身是皇族等等,或者與皇族有姻親關係,平民是基本沒有晉升渠道的。</p>
也能說不太可能靠有文化當官。</p>
不過後來的皇帝,包括呂后都有察覺到這個制度的不妥,所以有時候會進行一些選才活動,由地方或者三公九卿向朝廷推薦人才,建言獻策,甚至於有面見皇帝的機會,如果能說動皇帝,那麼便能當官,沒錯,就是這麼的簡單。</p>
這也是舉孝廉的前身。</p>
而董仲舒參加的就是這一類活動。</p>
此時還沒有形成穩定的機制,並不會年年都辦,一般皇帝登基或者有什麼大事要處理的時候,才可能舉辦一次。</p>
同時也不是誰都有可能被舉薦。</p>
怎麼都得有點關係才能被舉薦。</p>
而太學,是建元帝採取董仲舒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建議後開設的,裡面教授的都是儒學內容,學成就有機會成為官吏候補,哪邊有缺便能直接過去。</p>
雖然現在太學影響還不是特別大。</p>
很大一部分官員的職位,依舊被世卿世祿制度的既得利益者們所壟斷著。</p>
但這裡確實是儒家崛起的起點。</p>
儒家就是靠著太學為起點,慢慢侵蝕整個官吏體系,隨著他們的人數越來越多,百年後舉孝廉也基本被他們掌握在手中,只是後來率先崛起的家族並不願意見到其他平民靠著儒學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