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三明治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快眼看書www.kyks.tw),接著再看更方便。
的。
大家出生入死,並不是為了給外人做嫁衣。
黎門發展到黎志清那一代,黎家嫡子有兩個孩子,長子黎志明,次子黎志清。黎志明外出遊歷的時候喜歡上了一個外邊的女人並要娶她為妻。
這本沒什麼,只是有點小代價,第一就是要放棄家主之位,然後要離開家族,自立門戶,也就是說以後黎志明包括他的子嗣不將是統領,而是黎門內部的一個小兵。
為了真愛,黎志明便就放棄了,可偏偏後來沒多久,大王詔令,要求黎家送嫡子上靈山修行。
論年紀,那隻能是黎志清去。
所以一開始他們本打算等王死後再和新王討價還價讓黎志清回來,畢竟當時的王身體真的不太行了。
可後來,大王過世,黎家家主也病逝,黎志清言說現在是關鍵時期,他有事未完成,打定主意暫時不回去。
黎門沒辦法,自家的孩子自然是要寵的,黎志清也確實有天賦,他們樂意支援。
所以那一代,黎門開始了變革,黎家家主的權力開始下放,黎氏不再擁有唯一統帥權,而是採取了長老制,選取了黎門裡面時間最為久遠的十個家族出一人當長老,以此和統帥一起治理黎門。
以此為前提讓黎志明繼位,成為新任家主。
而這個理念是從黎志明開始的,並不包括黎志清,所以從本質意義上來講,黎志清依舊是黎門最有話語權的人,如果他願意繼位,他仍舊是黎門的最高統帥,他的地位始於三百年前,且不可撼動。
......
再說說大夏最出名的文官家族和武官家族,溫氏和黎氏。
溫氏領導文官群體,黎氏引導武官群體,兩方相互掣肘,也相互配合,一人出腦子,一人出武力。
但究其本質,這兩個大家族的根基不一樣。
溫氏同盟者再多,那也是領頭羊,他不行,那就換一個行的人上。讀書世家,不進則退,理念之爭,溫氏在文人競爭中落敗,知道自己討不了好了,那就偃旗息鼓,乾脆從浪潮中退了下去,他的退讓對其他文官來說影響不大,雖有部分利益關聯緊密的辭官隱退,但大體局面是不會改變的。
浪潮打到黎氏,武官群體也是有人看他們不爽了,夥同文官一起對黎氏展開了攻擊,恰好大王也覺得黎氏尾大不掉,不如其他家族聽話。
黎氏其實也退了,但之前也說,黎氏和溫氏的根基不一樣,溫氏是一個家族,黎氏則是一個群體。
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