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懷荒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快眼看書www.kyks.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是想跟著前人的步伐這樣走下去而已,況且二十七位評委已經足夠,並沒有必要再加。
所以,阿諾當場就拒絕了。
但顯然那些人沒有因為他的拒絕而放棄,反而像是預料到這一點一樣,不在表面上糾纏,之後並沒有在阿諾這邊再提。
雷蒙的戲卻很多。他不愧是做自媒體的,很會為自己造勢。
他和老馬修在之前見過面,有過一點淺薄的交際,老馬修就算脾氣差,但是在正式場合也是體面的人,所以兩個人還有幾張合照,看起來像是親密無間。
在老馬修去世的時候,雷蒙表現得非常悲痛,先是每天更新七八條動態的社交網路停更,然後第三天才以憔悴的樣子出來,訴說自己的悲痛,講到悲痛處,聲淚俱下,看著令人感動。
在這麼多悼念的人裡面,他也算獨樹一幟,特別突出了。
雷蒙還有一點特別,他不是獨獨表達悲痛的,他還會借這陣風講故事。
他講的故事半真半假,透過各種各樣的視角說和老馬修的淵源。
比如說,講兩個人其實私交不錯,這是假的,但是死人也不能站起來反駁他,還講自己曾經受到過荊棘獎的資助,所以對這個獎感情很深,這是真的,他的作品確實曾經在荊棘獎展播過,在最窮困的時候拿到投資,那已經是十幾年前的事情了。
真真假假,聽起來特別唬人,經他這樣一說,就慢慢地、潛移默化地把自己和老馬修、荊棘獎綁在一起了。
而且在這個時候,荊棘獎和老馬修的後代是不好闢謠的,畢竟裡面有很多事情是真的。
況且,那個時候真正關心的老馬修很多人沉浸在悲痛中,沒有人會在這時候抽絲剝繭地一條一條去解釋這種事情,刻意去分辨裡面的真真假假。
但這只是雷蒙造勢的前奏而已。
之後又過了一段時間,他接受媒體採訪的時候,在這許多故事的基礎上,提到有人推薦自己去做荊棘獎的評委。
他對此感到非常高興,並且已經為此做了很多準備,還把一些內容發到了自己的自媒體上,顯得他非常重視也非常努力。
在這個時候,雷蒙還模稜兩可地提到,其實老馬修在生前就邀請過自己,他一定會在荊棘獎繼承好這份遺志的。雖然他一直說是“可能”,但實際行動卻表達出板上釘釘的意味,許多粉絲都被他的故事感動,選擇支援。
正在這個時候,許多社交媒體也開始發力,宣傳著雷蒙的各種作品。講他就是被荊棘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