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把刀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快眼看書www.kyks.tw),接著再看更方便。
痛後的真相還是靠著媽的警覺、與行動力,才將危機提早揭開,要不實在難以想象。
我深深體悟到,為人子的,應該將關心化為實際的行動。
爸媽一有不對勁,做子女的不能老是嘴巴提醒、口頭關心,而是該用力抱起父母……直接抱到醫院做檢查。這種浮濫的小故事大道理聽到聽膩了,身體卻生疏得很。
更重要的,是有些簡單的夢想可以開始實踐,而不該放在“可見的未來”。未來如果可見,就失去未來的真正定義。
一直想帶從未出國的媽去哪裡踏踏,也一直未能付諸實現。
媽總是說藥局生意忙,多一天顧店便多一天的收入,很傳統、很實際的想法。
對負債一直以百萬計的我家來說,媽一直身體力行節儉。這樣的對照常讓我感到內疚,尤其看見媽一雙鞋子穿好久好久。
有次我故意買了一堆阿瘦皮鞋的禮卷,想說錢都先花了,媽總願意買雙新鞋了吧。結果拉著媽到阿瘦皮鞋店裡挑鞋,才發現媽的腳比我想象中的還要小,小到整間店找不到合適的尺碼。
“沒關係,我們有提供尺碼訂做的服務喔。”店員小姐親切地建議。
“謝謝,不用了。”媽婉拒,轉頭跟我說:“這個禮卷還是留給爸爸跟老三用啦。”
最後真被老三用去。
有時跟毛約會,吃著外面的簡餐吹著冷氣,我便會想,改天該說服媽跟兒子約個會,吃個館子。但媽只要吃到麥當勞跟肯德雞就覺得滿足。真要開口請媽吃個貴一點的東西,我反會怕被媽責罵而不敢開口。
很辛酸的矛盾。有時我會因此背脊發冷。
“媽,以後妳跟我住的時候,每天只要負責看hbo跟睡覺就可以了。”我在家裡寫小說時,偶而跟媽這麼說。
“好啦好啦。”媽一貫的回答,掛著笑容。
“媽,那些負債根本就不算什麼,好加在妳生了三個兒子,所以什麼債通通除以三,就變得很簡單了。只要過幾年我們都畢業當完兵了,一下子都還光了。”我從大學時期就開始安慰我媽:“然後我們就可以買新房子了。”
媽似乎沒有懷疑過我的話,很欣慰我們兄弟的團結。
但距離媽享清福,我在咖啡店寫小說,媽在一旁翻雜誌的日子到底還有多久?
如果只有計劃,卻沒有“現在就開始的衝動”,就只能一直停留在計劃。
人生有太多事夠資格成為藉口,要上課,要打工,要上班,要談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