麥家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快眼看書www.kyks.tw),接著再看更方便。
依然像你的算盤術一樣打動我,我將熱烈歡迎你來做我的助手。後來,她果真做了馮·諾伊曼的助手,於是轉眼成了世界數學界人所共知的人物。新中國成立之初,國家人事部、外交部、教育部、中科院等六部院聯合發表公開書,歡迎海外愛國人士歸國建設新中國。該公開書由周總理簽發,上面具體點到了21位人名,其中就有黃依依的名字。她就這樣回到祖國,成了當時中科院最年輕的研究員,也是全國最年輕的女研究員,年僅26歲。後來,她又到莫斯科呆過半年,帶回來一個蘇式綽號:伏爾加的魚。至於有何寓意,少有人知曉。
這一切,我當然是在後來才逐漸瞭解到的。當時我開啟門請她進屋,只想儘快打發她走人,因為我對她過分風情的舉止有些反感(也許還有點害怕),而對她堂皇的自我介紹又半信半疑。我說過,我的房間是個套間,外間是會客室,我住進後,對外間的佈置作了一些調整,主要是把兩張沙發分開了,一張移到了窗前,由我坐;另一張移到了對面,由來面試者坐;而在原來放沙發的位置的牆上,掛了一塊小黑板,是我跟面試者交流用的。黃依依進房間後,便站在黑板前,停住不動。那黑板上,寫著兩道“數學迷宮題”。
看一會兒,她回頭問我:“你這是在做什麼?”
我說:“你不是想來應試嘛,這就是考試題。”
事實上,這是我下午專門為三名初選入圍者出的考試題,說實話,我將根據他們三人解題的情況(對錯、快慢、簡繁等),最後來裁定錄取者。但是,時間已過去大半天,沒有誰交來答案——也許永遠都不會有人交來答案。要真是如此,我不知道最後怎麼來做裁定。
她問:“那我要是將題破了呢?”
我說:“那我就錄取你。”
就這樣錄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