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 章 (第2/2頁)
雜誌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快眼看書www.kyks.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史上諸如瘧疾、痢疾、霍亂、登革熱等,甚至鼠疫,在這兒都是高發病。1937年7月,香港暴發霍亂,數月內,死亡了約1100人,當時的香港人口只有幾十萬。廣州人的母親河――珠江,歷史上每發一次大水,事後幾乎都伴隨著一次瘟疫的發生。廣州市第一人民醫院就是瘟疫的產物。據史料記載,1899年的夏天,廣州地區瘟疫流行,瘟疫造成「市民病死無數,屍橫遍野。」有病重者或病死者,橫臥街頭,其狀慘不忍睹,於是有地方鄉紳捐款捐物,辦起了廣州「城西方便所」,後來改成「方便醫院」,這就是廣州市第一人民醫院的前身。
新中國成立後,雖然在經濟建設上一波三折,但是人民政府仍然花了大氣力來防治傳染性疾病,瘟疫的發生大幅減少,但我們仍然無法完全擺脫瘟疫的影子。1979年10月至1982年9月、1985年9月至1988年底,當時還屬於廣東省的海南島兩次暴發登革熱,累計發病人數達60多萬人,由於地方人民政府及時調動了全省的力量搶救,並得到中央人民政府的支援,再加上近代人們已經摸索出了有效治療登革熱的辦法,死亡人數才控制至475人。
所有上了點年紀的人,都會對瘟疫記憶猶新。因此,當一種新型的烈性的人們還不可知的「怪病」出現的時候,人們自然而然地就會想到瘟疫,用民間的話說就是「人瘟」,如果不及時做好解釋工作,引起社會恐慌也是必然的。
如果人們一恐慌,社會就要付出代價了。
首先的壓力,主要在各地領導人的身上。
當天深夜近1點鐘,河源市市長在自己的家中緊急召開分管副市長、衛生局長、教育局長和媒體領導的聯席會議,研究消除謠言的對策。
第二天,《河源日報》、電臺、電視臺都報道了關於發生在河源市人民醫院裡的真實情況。河源市人民醫院院長還走到電視螢幕前,向民眾做了解釋,這樣才慢慢地消除了社會上的恐慌情緒。
省專家組到達河源時已經天黑了,沒有顧上吃飯,臨床專家組立即進入病房,對每一位感染者進行了會診。流行病學調查組也馬上進行環境調查和對病人進行血清取樣。河源市衛生局和河源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也參與了調查和討論。
忙完這些已經是晚上10點多了,簡單地吃了一點飯,專家組的同志們就彙集在河源市人民醫院會議室討論,加上河源市人民醫院和河源市疾控中心的同志,大家把小會議室坐得滿滿的。當然主要是聽省裡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