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卷 情義千秋 第七章 重逢 (第1/4頁)
海宴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快眼看書www.kyks.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此年二月,適逢每三年一次的春闈,依制由禮部主持,皇帝指派主考官一名,副主考十八名,選拔天下學子。往年每到此時,太子和譽王為了幫自己的人爭奪新科座師之位,全都會使出渾身解數,明裡暗裡鬧得不可開交,而藉著朋黨之勢上位的考官們自然第一要略是考慮到各自主子們的利益,私底下流弊之風盛行。一些忠直的御史朝臣諫了無數次,不僅沒有多大效用,下場還都不好看。選士之弊基本上已成為朝政的一大宿疾,稍有見識的人心裡都明白。
不過大家更明白的是,今年的情況一定會變,至於怎麼變,很多人都在觀望。
除了世襲貴勳家的長子以外,科舉是大多數人開闢文官仕途的唯一途徑,其間牽涉到的方方面面甚為複雜,地域、出身、姻親、故舊、師門……很多因素可以影響到最終的結果,並非單單隻涉及黨爭,要想不屈從於這些,杜絕所有的關說之風,就必須要承受來自各方人脈的壓力,同時自身還要保證絕對的清正公允,以免被人挑出錯失。
此時太子出局,譽王幽閉,能影響皇帝確定今年考官人選的似乎只有靖王。如果他有意要施行這種影響力的話,誰也不敢在這個時候去跟他爭。
一月底,禮部宣佈了今年春闈的星測吉日,梁帝在朝堂之上就考官人選一事詢問靖王的意見,得到的回答是“茲事體大,不敢擅答,請容兒臣慎思數日”,雖然沒有明確答覆。但很明顯他並不打算置身事外。可是扭轉流弊決非一件輕鬆的事,弄不好就會事與願違,所以大家在等待最後名單出來的時候。實際上就是在等著看這位親王地最終決策,是不怕得罪人。努力把他所賞識的那類耿介之士推薦上去,還是屈從於歷年慣例,弄個圓融曉事的主考官,為某些特殊地人留下一道晉身的縫隙。
二月四日,中書詔令終於簽發。由司禮官當眾宣讀。如果人地下巴真的可以掉下來的話,那天的朝堂之上一定可以遍地揀到下巴。副主考們全都是六部侍郎中最年輕氣盛的官員,可主考官卻是高齡七十三地原鳳閣閣老程知忌。雖然程老大人已恩養在家多年未踏入朝堂,雖然閣老是個眾所周知的名譽官位,但在制度上他仍然有著正一品朝職,屬於可以被選任為主考官的範圍內。
只是以前,還從來沒有象他這樣的人被重新起用過,眾人在推測可能人選時也沒有一個人想到了他。
不過靖王所建議的這種老少配是為了達到什麼效果,大家很快就體會了出來。程知忌並不是一個特別強硬的老臣。他溫良、柔和,從不拒客,不抹人家面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