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三九章 折騰,就折騰吧 (第2/7頁)
賈志剛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快眼看書www.kyks.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哼,等晉國人來了,黃花菜都涼了。《周詩》說得好:‘俟河之清,人壽幾何?兆雲詢多,職競作羅。’等到黃河水清了,人都死了;占卜的次數多了,自己都不知道該幹什麼了。我看啊,咱們先顧眼前吧。楚國人來了,直接投降吧。”子國發言。
“那之後晉國人來了呢?”子喬說。
“那再投降晉國人。”子耳接了話頭,他也是主降派。
“我聽說,小國在大國之間生存,靠的是信用。如果我們不講信用,大國隨時會來討伐,我們離亡國也就不遠了。我們與晉國五次訂立盟約,現在要背叛他們,楚國人能靠得住嗎?晉國人在晉悼公的領導下,八卿團結一心,他們一定會來救我們的,我們為什麼要背棄他們呢?”子展,又一個主戰派。
三比二,主戰派佔上風。這時候,所有人都看著子駟,他的意見將是決定性的。
“《詩經》寫道:‘謀夫孔多,是用不集。發言盈庭,誰敢執其咎?如匪行邁謀,是用不得於道。’出主意的人多了,決策就難了。提意見的時候大家很踴躍,負責任的時候就找不到人。跟沒關係的人商量,有個屁用?你們都不瞭解國際形勢,說出話來都沒譜。據鄭國駐晉國地下辦事處的訊息,晉國今年大旱,糧食歉收。因此,即便我們去求援,晉國也沒有辦法來救我們。再說了,這根本就是兩個超級大國之間的鬥爭,沒一個好東西,憑什麼我們為他們拼命?就這樣吧,投降楚國,我來負責任。”子駟作了決策,他是個文化人,所以出口就是《詩經》。
“謀夫孔多”是個比較生僻的成語,比喻出謀劃策的人很多。
既然有人負責任了,大家也就沒什麼好說的。
子駟親自前往楚軍,訂立盟約。與此同時,派大夫王子伯駢前往晉國,解釋鄭國為什麼投靠楚國。
王子伯駢領了這個任務,一路嘆氣去了晉國,捱罵是肯定的,會不會被砍了都不好說。王子伯駢覺得自己就像鄭國,兩頭不討好,又兩頭不敢得罪。
“荀元帥,不好意思了,我們投降楚國了。自從跟晉國結盟以來,晉國讓我們幹什麼我們就幹什麼。可是這一次,楚國人來勢洶洶,我們想抵抗,可是我們的老百姓都害怕了,他們紛紛投降楚國人,我們勸也勸不住,攔也攔不住,沒辦法,也只好跟著投降了。唉,這些老百姓,真是鼠目寸光。”王子伯駢來見荀罌,把責任都推到老百姓身上了。
荀罌看著王子伯駢,心中暗暗得意。為什麼得意呢?後面再說。儘管心中得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