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二七章 魯國三桓 (第1/7頁)
賈志剛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快眼看書www.kyks.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回顧一下往事。
當初,在季友逼死兩個哥哥慶父和叔牙,扶立魯僖公之後,將二哥慶父的兒子公孫敖(又叫孟穆伯)封在成,級別為卿,就是後來的孟孫氏;三哥叔牙的兒子公孫茲(又叫叔孫戴伯)封在郈,級別為卿,就是後來的叔孫氏;季友的采邑在費,又加封了汶陽,後來成為季孫氏。
等到公孫敖和公孫茲長大之後,公孫敖出任司馬,公孫茲出任司空,再加上季友擔任司徒,三家因為都是魯桓公的後人,合稱“三桓”。魯國六卿,三桓佔去一半。
如果換了現在,就該叫他們“三駕馬車”了,可是那時候馬車通常是四駕的,說“三駕馬車”那就是文盲了。
以上這一段見於第一部第四十章。
【家長會】
當下的形勢是這樣的。
孟孫家族,公孫敖為家長,有兩個兒子孟孫谷和孟孫叔難。
叔孫家族,公孫茲已經去世,兒子叔孫得臣(即叔孫莊叔)為家長。此外,公孫茲的弟弟武仲休已經另立門戶,成為叔仲氏,武仲休已死,兒子叔仲惠伯接任家長。
季孫家族,季友的兒子齊仲無佚早已經去世,孫子季孫行父(即季文子)為家長。
三桓與臧文仲和東門襄仲同執國政,不過排位略靠後。
難道公孫敖和公孫茲忘了季友的殺父之仇?當然忘了。想想看,季友殺他們父親的時候,他們還穿開襠褲呢,狗屁不懂的年齡。後來每三天去季友叔叔家裡接受再教育——現在的說法叫洗腦。季友叔叔對他們也不錯,給他們講文化講歷史,講國際形勢和國內形勢,講團結的力量。漸漸地,哥倆自己都覺得自己的父親不是好人,要不是季友叔叔大義滅親,如今大家還不知道在哪裡喝西北風呢。
總之,三桓的關係都不錯。
三家有一個規矩,那就是每半個月開一次例會,也就是三家家長在一起開的“家長會”,探討當前國內外的形勢,以及三家如何共同應對可能發生的麻煩。
“家長會”被緊急提前了。
根據宮內臥底的線報,因為老婆被公孫敖強佔,東門襄仲已經和魯文公達成一致,要攻打孟孫家族。
在得知這一緊急情況之後,家長會緊急召開了。
這一次的家長會,顯然是一次臨時的緊急家長會。
與會人員如下:孟孫家族家長公孫敖,叔孫家族家長叔孫得臣,季孫家族家長季文子。此外,叔仲惠伯也列席。
於是,三桓家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