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章 (第2/3頁)
雜誌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快眼看書www.kyks.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咱說來話長,從根上開始挖啊。
一、人類的生理基礎(生物屬性)並不絕對平等
這一點很好解釋,高、矮、胖、瘦、美、醜、壯、弱、笨、聰明等等,這些生理差別是客觀存在的。
二、生物屬性的不平等被社會屬性「加權」放大
單純的人類生物屬性差距在「直接產出」上的差距倒還好。
比如,你體力是我兩倍,直接比打獵的話,我倆所獲獵物的差距按說不該大到離譜。
但是,如果算上社會屬性的「加權」(無論人力資源還是物資,都自然而然向強者傾斜),比如,你會因此被分配更好的工具,去更好的獵場,有更優秀的合作伙伴,娶更好的老婆,養更優秀的子女,獲取更有利的資源之類的。
這一系列要素疊加之後,差距就大得離譜了,遠超兩倍。
好比馬雲的資產是我的一億倍都不止,但他的體力、智力、壽命絕不可能是我的一億倍。
這種差距背後是人類社會屬性在起到調配作用(大家總說的馬太效應)。
三、上述不平等放大(積累)到一定程度,就會誕生資本主義
下面簡要捋一捋這個過程。
最先是在人類全體努力和某些優秀人物的帶頭作用下,人類所獲物資越來越多(不論是打獵,刀耕火種,採果子還是摸魚),開始出現有過剩的產品。
這很正常,畢竟,生產力發展嘛。
但請注意!
這時候的「過剩」只是相對於人類老祖先光屁股下樹而言,還不足以產生資本主義,但是,卻也足以在人類社會中產生私有、等級、家庭等等區別,足以打破早期原始人類的平均主義了。
然後,再積累到奴隸社會、封建社會,這種過剩越來越多(僅相對於原始社會而言,並不意味著絕對的豐富),那麼,私有制、人身依附關係、政治、經濟等概念和領域愈發成熟和複雜。
不過,這時期的產品雖較之原始時代更為豐富,但過剩的並不多,生產的主要目的仍然是自給自足,而非交換。
再然後,等到資本主義萌芽、發展、壯大、成熟,這就量變產生質變了。
生產力的發展,使得人類生產出來的物質「超過了過去一切時代的總和」(馬克思說的,沒記錯吧),豐富到了「用於交換的東西遠超滿足自身需求」的程度。
比如,三星一年生產多少部手機?他們才多少僱員?生產出來的手機是不是遠超他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