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里草人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快眼看書www.kyks.tw),接著再看更方便。
還有人考證說,這個27個月的由來,是結合了閏年閏月的因素。
“三年之中兩不閏,三年之中閏兩邊”,也就是說,三年中有一年是閏年,三年中前後兩年是閏年。那碰上閏年,那這一年就多出一個月,三年中要有兩個閏年,就多了兩個月。
於是,三年,即兩個整閏年各13個月,加上第三年頭1個月,從而得出是27個月。
還有一種說法,這個三年,指的是三虛年。那最短的三虛年是這樣的:第一年的最後一個月開始算,即12月份這1個月,加上第二年的一整年共12個月,再加上第三年的頭一個月,共計14個月。
而最長的三虛年是第一年的1月份開始至12月份,共12個月,加上第二年的一整年共12個月,再加上第三年的至12月份為止,也是12個月。這樣的三虛年,共計36個月。
那怎麼行?
於是,人們在長期的實踐中逐漸統一了思想:兩個整年加上第三年的一個月,即25個月。這個理論依據是,在守孝的第三年,只要滿一個月即可。
有趣不有趣?歷史文化,真的很迷人!
孝禮是以前考察官吏的最基礎性指標,誰敢不守孝禮,那絕對吃不了兜著走。
《康熙王朝》電視劇看了麼?那位布衣出身的康熙駕前紅人李光地,康熙皇帝甚至把最疼愛的藍齊兒公主嫁給了他,但他就在是在丁憂期間,居然喝多了醉倒在青樓!
丁憂,即守孝。母親去世,守孝三年,這三年,無論是25個月還是27個月,不得喝酒作樂,不近女色,你李光地頭上長角了,居然醉倒在青樓?
李光地就放縱了一次,就被老奸巨滑的索額圖抓了把柄,最後就是一個悲劇了。
當然,在特殊情況下,可以不用守孝三年。如正在前線帶兵打仗的武將,經皇帝下令“移孝作忠”後,可以不用回家守孝,但應披白袍著白甲,即戴孝上陣。
漢代“以孝治天下”,實施了舉孝廉的察舉制度,即由下向上推選人才為官,察舉的主要內容就是孝與廉,是我國曆史上第一個文官制度,此後一直持續到隋代實行“科舉制”才終止。
東漢末年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文學家、書法家,曹魏政權的奠基人,“寧教我負天下,不教天下負我”的亂世奸雄曹操,就是於公元174年,被舉為孝廉,入京都洛陽為郎,後來迅速在亂世崛起。
不要認為曹操這個人壞透了,能被舉為孝廉的,那個年代,一個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