譯本序 (第1/16頁)
赫爾曼·黑塞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快眼看書www.kyks.tw),接著再看更方便。
赫爾曼·黑塞(Hermann Hesse)是二十世紀前半葉著名德國小說家、詩人,作品受浪漫主義詩歌和心理分析學影響較大,喜歡用印象手法和象徵手法來描寫和分析他所處的資產階級社會,被西方評論家稱為“德國浪漫派最後的一個騎士”。關於黑塞的作品,西方文藝界和學術界的研究專著和評論文章雖然不少,對他的評價卻並不高於托馬斯·曼和亨利希·曼兄弟,甚至也不高於同時代的另一位小說家裡昂·孚希特萬格。奇怪的現象是:黑塞的小說每經一次戰爭便風行一次,第一次世界大戰、第二次世界大戰和七十年代的越南戰爭後,都曾出現黑塞熱,迄至一九七七年共出了四十多種外文譯本,研究的文章和專著也浩如煙海,使黑塞成為當今國際文壇上出版和研究得最多的作家之一,這是一個耐人尋味的問題,說明黑塞的作品不論在思想內容和藝術上都有自己的特色。
大家對卓別林的著名影片《摩登時代》中描寫一個工人在生產流水線上的勞動情景有極為深刻的印象,活生生的人變成了機械,象徵著工業發達國家高度發展的科學技術和人類精神世界的矛盾。同樣,戰爭也會使人們異化,使人們,特別是與戰爭密切相關的一部分青年人,產生懷疑、迷茫的感覺,有的追求神秘主義、有的從宗教尋求精神寄託,有的崇尚極端個人主義而不願受任何約束,有的則逃避現實,主張歸真返璞。在文藝上也相應出現了形形色色的思潮和流派。讀者反過來又從這些文藝作品中尋求精神上的寄託。因此,我們可以說,兩者是互為因果的。如果在這樣的基礎上考察黑塞的創作道路,我們便能對環繞他的作品的一些現象有比較清楚的認識。
<h2>一、“魔術師的童年”</h2>
黑塞於一八七七年七月二日出生在德國南部施瓦本地區一個叫卡爾夫的小鎮,父親是基督教新教牧師,外祖父也是傳教士,曾長期在印度傳教,能講多種印度方言。黑塞的母親生於印度,也是一個虔誠的信徒,因而黑塞自幼在濃厚的宗教氣氛下長大。同時,黑塞的家庭又具有一種國際的性質,他的外祖母和母親都有外國血統,也可說黑塞本人也含有德國、法國、瑞士和英國血液。這使黑塞從小就接受比較廣泛的文化和開放的思想,不僅受到歐洲文化的薰陶,也有東方、主要是中國和印度的古老文化的影響,這些對黑塞日後的文學創作,都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關於自己的童年世界,黑塞在晚年所寫的一篇童年回憶中作了這樣的描述:“這幢屋子裡交錯著許多世界的光芒。人們在這屋裡祈禱和讀《聖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