街區轉角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快眼看書www.kyks.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樣,G社代表開口就想完全買斷《Cupid》的全部版權。
開價3000萬韓元,摺合人民幣15萬多。
池徹的第一反應就是:打發叫花子呢?
對一首全世界範圍爆火的歌來說,這價格簡直寒酸,
但實際上這個開價已經算非常高了,這還是G社看在他最近在國內比較有話題度,加之作品質量普遍很高的情況下給出的價格。
韓國那邊即使是比較著名的創作者賣斷新歌版權都很難拿到這個價。
國內也一樣。
普通音樂創作者的奮鬥史基本就是血淚史,沒名氣的音樂人版權費用按照質量從幾十塊到上千塊不等。
上萬塊就已經是大精品的價格了,很多有一定流傳度的網路歌曲也就大概萬八千。
上十萬?
那是業內明星創作人都不好拿到的價格。
至於上百萬-————-開這個價一般是不想給對方寫歌的託詞。
說白了,現在那麼多創作型歌手,有幾個成名之前沒賤賣過自己的作品?
很正常的事。
畢竟歌曲是很玄學的東西,沒有經過市場檢驗之前你永遠不知道會不會糊。
歌曲製作發行是要成本的。
也有剛入行的音樂人不甘心被壓榨,自己籌錢找人合作錄音,製作歌曲釋出,結果糊了連製作費也虧出去。
雖然這個世界版權意識強烈,對創作者友好,但也代表著競爭更加激烈,無數的底層撲街作者只能靠著低價創作餬口。
有夢想的底層音樂人可能贊一段時間錢會衝一次,找人制作自己認為可能會火的歌曲。
火了會所嫩模,輸了下海乾活。
也有音樂公司和個人專門做歌曲投資,靠眼光去篩選一些低價的作品進行改編髮行,指不定爆火就賺翻了。
這種類似的行為在另一個地球也有。
那首曾經在國內網路火過的《廣東愛情故事》就是原唱花5000塊買來的版權,後面賺了上億。
但這種情況畢竟是極少數。
正因為不確定性太高,新歌買斷版權的費用普遍給不上去。
所以G社給池徹的價格其實已經非常良心了。
也就是了解到了最近池徹在國內風頭不小,安浩盛打算給足誠意以便謀求後續合作的機會。
但池徹的態度很堅決。
「按照你們那邊的規則,我打算進行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