騎兔子的螞蟻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快眼看書www.kyks.tw),接著再看更方便。
看來,我的盟友們已經行動起來了。
“臣有事稟報皇上,”吳翰林不慌不忙地說道,“臣昨日偶得一批良種稻米,經試種,發現其產量比普通稻米高出三成,且口感更佳。臣以為,若能將此良種推廣開來,必能有效緩解國庫空虛的問題。”
他這番話看似與“裁撤冗官”無關,實則巧妙地回應了王閣老提出的“開源”之策,並且將話題引向了更有利於我的方向。
果然,皇帝的眼中閃過一絲興趣:“哦?竟有此事?吳愛卿速速將此事細細道來。”
吳翰林便將“良種稻米”的來歷、特點、種植方法等娓娓道來,聽得皇帝頻頻點頭。
趁著這個機會,鄭郡主也悄悄派人給我遞來了一張紙條,上面寫著幾行娟秀的小字,是她對當前局勢的分析和建議。
鄭郡主心思縝密,她提出的幾個方法確實可以緩解目前的困境,但也都存在一定的風險,稍有不慎就會滿盤皆輸。
我一邊聽著吳翰林的陳述,一邊思考著應對之策,心中漸漸有了一個想法。
“皇上,”我上前一步,拱手說道,“臣以為,王閣老和吳翰林所言皆有道理。開源節流,缺一不可,但也要根據實際情況,循序漸進,方能取得最佳效果。”
王閣老和李侍郎沒想到我會突然改口,都愣了一下,目光銳利地盯著我,想從我臉上看出些什麼。
我坦然自若地迎著他們的目光,繼續說道:“裁撤冗官,精簡機構,固然可以節省開支,但也要考慮到由此可能帶來的社會動盪和人才流失。臣建議,可以先從整頓吏治入手,嚴懲貪官汙吏,提高行政效率,這樣既能節省開支,又能提升政府的公信力。”
“至於開源,”我頓了頓,將目光投向吳翰林,“臣贊同吳翰林的提議,推廣良種,發展農業,是長久之計。此外,臣以為還可以鼓勵商業發展,減輕賦稅,吸引外資,多管齊下,方能充盈國庫。”
我這一番話,看似是在附和王閣老和吳翰林,實則巧妙地將“裁撤冗官”的風險和弊端擺了出來,並且提出了更加穩妥可行的方案。
更重要的是,我沒有明確表示支援或反對任何一方,而是站在一個“為國為民”的高度,表達了自己對朝廷事務的關心和思考。
這樣做,既避免了得罪任何一方,又展現了自己的政治智慧,可謂一箭雙鵰。
殿內一片寂靜,所有人都屏息凝神,等待著王閣老和李侍郎的反應。
小主,這個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