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蜜蜂l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快眼看書www.kyks.tw),接著再看更方便。
熊廷弼到了之後,曹華就會返回潤川了。
賀世賢的三萬遼東精兵,被曹華帶走一萬,五千駐守在潤川,五千駐守在寬甸。
這樣,曹華可以讓更多的龍蝦兵跟著自己出海。
得到大批明軍精兵,曹華也擁有了製造大明那邊的火器技術,只不過已經有些落後了,曹華看不上,但這些會造火器計程車兵都有一定的功底,得到曹華的技術很快就能製造出更好的火器。
曹華也把一門拿破崙12磅炮,一門系統福船上那種最先進的紅夷大炮給他們進行研究仿製。
大明軍隊使用的火炮太雜,曹華也是讓他們只生產兩種火炮,也就是輕型虎蹲炮,重型將軍炮,而且只能用鋼鐵製造,銅炮咱真的用不起。
曹華也打算在金州這裡建一個鋼鐵廠,泥瓦匠按照曹華的圖紙修築了三座高爐。
圓柱型的高爐4米長,7米高。爐子底下有個三十公分大的口子是用來把冶煉好的鐵水放出來的。
除了鋼鐵廠,還要建立一座焦煤廠,各道工序都進行嚴格保密,採用潤川那邊的管理方式,修建了一個工業區,再圍起來派兵駐守。
賀世賢的遼東軍也要進行嚴格的訓練,不許再飲酒作樂,違反軍紀的都要嚴厲懲罰。
另外,朝廷見賀世賢,戚金,都跑到了劉綎,曹華這邊後,就知道再也指揮不動戚家軍以及賀世賢的軍隊了。
於是他們也就不再給這些人提供糧餉。
也有許多大臣說曹華等人不聽朝廷調令,他們這是要反。
但大敵當前,建奴都佔領瀋陽了,只要不撕破臉皮高舉反旗,朝廷也是能忍就忍了。不想再樹立敵人,前面的建奴都已經夠煩的了。
就當他們是一方軍閥割據算了,至少他們沒有倒向建奴那邊,只要給的起錢,人家也願意來幫朝廷一起抵抗建奴,甚至殺的建奴並不比朝廷派去的那些軍隊少。
有這樣的助力,朝廷也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人家曹華在建奴大後方朝鮮那裡有兩三萬兵馬讓建奴茶飯不思,分擔了遼東這邊的壓力。
現在他們屯兵在金州,朝廷還不需要支付糧餉,只要朝廷願意給錢,他們也能隨時支援遼陽,何樂而不為呢!
再說,除了曹華以外,劉綎,戚金他們還有一眾小將都擔任著大明的官職呢!朝廷不信他們願意背上反賊的罵名。
在金州指揮修建高爐的曹華,還沒等來熊廷弼,卻收到了南洋的訊息。
自己的百姓在呂宋建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