御井烹香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快眼看書www.kyks.tw),接著再看更方便。
的收入能和買活軍做買賣,那也是沒有的。
連豪生在來這裡以前,就對東江軍的窘況有了準備,他先寬慰將領們,“若是九千歲和我等達成協議,由我們買活軍來包運遼餉的話,那麼我們一定是每年都來的。這裡的糧草由朝廷和我們結算,不必過東江軍的仗,而且絕對足斤足兩,不用派理餉官。”
只理餉官三個字,便是說到了毛帥麾下眾漢子的心裡,他們立刻就唾罵起了朝廷諸公來——皇帝是好的,做官的都是壞的,這大概是所有將士共同的認知了。因為東江軍立鎮以來,雖然也的確收到過朝廷的糧草和軍餉,但卻決然沒有邸報上所說的那麼多,朝廷號稱撥給、實際撥給,和東江軍最後拿到手的往往是三個完全不同的數字,東江軍等於白擔了‘虛耗糧草’的名頭,卻實在地並沒有收到這麼多的好處,不免就讓他們為自己的將來感到憂慮,而去年起,毛帥也不得不派出理餉官去和登萊結賬,免得白背了太多黑鍋,把自己這個總兵的名號都給背垮了。
從這個角度來講,如果遼餉由買活軍包運的話,受傷的實在只有上下其手從中漁利的官員,在東江軍、錦州軍和中樞來看都是好事,至少在眼前看得見的全是好處。而且連豪生也的確很敬重毛帥——雖然毛帥的小算盤並不比別人少,但他肯在建州腹地率領著老少婦孺折衝周旋,每逢春夏,動輒親身領兵入建州境內冒險,這就足以說明他除了個人的那些打算之外,抗擊外賊的心思是極為堅定的。當人人都想著養寇自重的時候,他縱然有些做土皇帝的小心思,但決心最堅定,也就最值得合作。
因此他對毛帥的指點也最精心,先分析局勢,指出最基本的補給是一定會有的,而且能足量,一下把大家的勁兒鼓起來了,這才繼續分析,“自然了,以朝廷如今捉襟見肘的樣子,他們籌措的餉銀,自然總是不夠的。咱們東江軍雖然能戰的兵士就這些,但老弱婦孺倒有不少,都是鄉里鄉親的,難道就看著他們餓死?咱可不能做建賊那樣的事。”
這話確然是很有道理的,遼東逃民男女老少都有,而東江軍也不可能挑三揀四,讓那些不夠資格的漢民回去找老東家——這等於是逼他們去死,也等於是喪失東江軍在此地的立足之本,也就是遼東的民心。這麼龐大的人口,帶來的是沉重的糧草負擔,東江軍採取的策略是在秋收時去偷割建州賊的稻子,在春夏時分攻入大陸,佔下地盤後種地。收割後再疏散回東江島,以及附近的島嶼、高麗兩道過冬。這樣想盡辦法,才能多養一些遼東逃民,但此法顯然不能繼續實行太久,因為遼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