御井烹香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快眼看書www.kyks.tw),接著再看更方便。
的規定,必須要初級班、中級班畢業才能擔任,而一些管理崗,上頭的吏目基本都是彬山的老人,最次也是雲縣、臨城縣這些已經被佔領了好幾年的地方出來的,便是因為只有這些地方出來的百姓,有考過高階班的可能,重要崗位都是由高階班加上政審分來進行篩選,這是買活軍這裡的特色。
人往高處走,但凡想要上進,那自然是要讀書嘍,而且,半日工和一日工的報酬是相差不多的——買活軍這裡,人們一天大概在外活動十四個小時,往往是上四個小時的學,再工作五到七個小時,以此來收取報酬。日薪是以這一點為基礎來進行計算的,那麼如果有人不上學了,改為上全天的班,他的收入也並不會變成原本的兩倍,而只是原本的15倍,甚至只有12倍,差距並不是很大,至少買活軍自己的工廠和單位是嚴格地執行這條規定的。
其實在鄭地虎看來,做全日工的不划算,才是很多百姓繼續去讀初級班的動力所在,在他的觀察之中,只有那些腦子實在不靈活的農民,才會來做全日工,他們多數都是乘了農閒,趕緊地賺一些銀兩回去,來償還自己買牛的欠債。而種田反正是不要求學歷的,因此他們願意做全日工——即便是如此,還有些腦子靈活的人,暗暗地在兩處單位做半日工,這樣可以多拿一些,一天大約多個十文的收入,不過是多花一些力氣罷了,他們是很情願的。
這樣的人雖然有,但不多,因為半日工的工作時段偶然是要有調換的,做兩份工的人不太好協調。總的說來,在鄭地虎的觀察下,做全日工的人還是很少的,只要是腦子稍微清楚一些的農民,這時候都在儘量地上學,希望能在城裡找到個穩定的工作,好把一家人都接出來,完成從農民到市民的身份轉變,而且以買活軍現在這蒸蒸日上的勢頭,想辦到這一點也並不難。
十八芝恐怕是很難和買活軍競爭人口流入了……鄭地虎逐漸地認識到這一點——他們也想搬遷百姓去雞籠島,而且首選的就是老家泉州晉江一帶,但這一個月來,他在交易大廳裡遇見了不少泉州商戶,這是十八芝都無力阻止的,除非和買活軍公然翻臉,否則怎能讓泉州的老兄弟們有錢不賺?而有了交往,有了報紙,毫無疑問泉州這裡的百姓,倘若想要背井離鄉討生活,首選也是還在一片土地上的買活軍,他們甚至會指望買活軍把泉州都佔了,這樣百姓們就有了活路,而且也不用離開家鄉。
如果學習買活軍,引入遼東的流民呢?這又有了籍貫的顧慮,凡是鄉黨,必定抱團,鄭地虎還沒想好十八芝該如何解決這個問題,買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