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慶東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快眼看書www.kyks.tw),接著再看更方便。
1921年前後的小說是沉重的,因為小說的世界都是“過去時”。過去時的沉重到了不能承受之時,就會引發現在時和將來時的革命。這革命的亮麗色彩便體現在“五四”時期最昂揚的文體——新詩上。
1921年8月,創造社剛剛成立數十日,上海泰東圖書局出版了郭沫若的詩集《女神》。這是新文學史上第二部個人詩集。第一部個人詩集是胡適1920年3月出版的《嘗試集》,它雖然打破了傳統詩詞的桂梏,平淡自然,清楚明白,為白話詩的發展鋪下了第一層階石,但卻平鋪直敘,缺少激情與想象,缺少詩之所以為詩的“文學味”,難免被譏為“分了行的散文”。“胡適之體”為代表的早期白話詩顯然不能適應經過了五四運動之後激情澎湃的中國詩壇。於是,《女神》出現了。
《女神》的《序詩》寫道:
我是個無產階級者:
因為我除個赤條條的我外,
什麼私有財產也沒有。
“女神”是我自己產生出來的,
或許可以說是我的私有,
但是,我願意成個共產主義者,
所以我把她公開了。
“女神”喲!
你去,去尋那與我的振動數相同的人,
你去,去尋那與我的燃燒點相等的人。
你去,去在我可愛的青年的兄弟姊妹胸中,
把他們的心絃撥動,
把他們的智光點燃吧!
1921年5月26日
作者的自信是毫無虛妄的,一部《女神》,的確撥動了無數的心絃,點燃了無數的智光。
《女神》包括《序詩》共有57篇作品,分為三輯。第一輯由三部詩劇組成:《女神之再生》、《湘累》、《棠棣之花》。根據女媧煉五色石補天的神話而作的《女神之再生》,強烈地表達了拋棄舊世界、創造新世界的思想。女神們說:“新造的葡萄酒漿/不能盛在那舊了的皮囊。”“我們要去創造個新鮮的太陽,/不能再在這壁龕之中做甚神像!”在詩劇的結尾處,舞臺監督上場向聽眾一鞠躬說:“諸君!你們在烏煙瘴氣的黑暗世界當中怕已經坐倦了吧!怕在渴慕著光明瞭吧!作這幕詩劇的詩人做到這兒便停了筆,他真正逃往海外去造新的光明和新的熱力去了。諸君,你們要望新生的太陽出現嗎?還是請去自行創造來!我們待太陽出現時再會!”這與朱自清《光明》一詩結語所云“你要光明,你自己去造”的意旨相通,時代已經不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