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若生而為樹 (第2/3頁)
嘯寂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快眼看書www.kyks.tw),接著再看更方便。
一文中指出‘耗散結構’只有透過與外界交換能量在某些情況也交換物質才能維持。
這也就是說,系統同外界之間要進行開放、非平衡、非線性、漲落,這幾樣特徵就是耗散結構理論中非常重要的基本原理和範疇,其中蘊涵著對立統一的思想。開放與對立統一。
耗散結構理論認為,一個遠離平衡態的開放系統,是產生有序結構的一個必要條件。”
接著辛吾的話風,可以馬上分門歸類、引經據典的,就是社團裡來自物理系的院全額獎學金獲得者殷崇全。
一說完,他就習慣性地把眼鏡框向上扶了扶,眼珠還衝著頭頂上的蘋果樹轉了一圈,一副很得意的樣子。
“那麼我們今天的假設是,如果我們是一棵樹,就像是我們頭頂上這株枝繁葉茂的蘋果樹,對於它來說,或者說,如果你的前生就是這棵樹,對於‘你’來說,你的前生是樹、今世是人、來世可能是塊石頭,如果有這幾種形態的話,你會分別是怎麼樣?有情感嗎?有使命嗎?有意義嗎?”書亢把主題假設得更有具像了。
“那如果我是樹或人,就是動態看世界,要是塊石頭,就是靜態看世界。
換言之,假使我這個主體不變,而所看的世界有的在變,有的不變,就像是在赤道地區的雨林,每天固定時間下一場雨,然後又該熱熱、該黑黑、時間、季節這種東西在這裡都不存在;這種觀察主體和觀察物件到底是動還是靜的正規化組合轉換下,就有了變革意義,不知道會不會對這個問題的答案,有一些啟發。
至於那些關於‘情緒’、‘意義’的概念,不知道能否適用於這些物件上,就像我們不能把一‘枝’花和一‘只’雞的‘枝只’字加起來,問一共有幾枝(只)一樣,是毫無意義的。”社團小槓精張巾凡開始糾結起假設來了。
“正因為有太多前提和假設,都有可能干擾到今天的討論主題,所以我們才出了這麼一個簡單的題目‘生而為樹’,又將如何?”書亢把主題重申了一下,好減少大家走的歪路過遠過多。
“其實正是因為我有仔細觀察過這棵蘋果樹,才設身處地地為這棵樹想象過它的這前半生:
最初不過是一粒蘋果籽,一想到,我曾經吃掉過那麼多隻蘋果,也隨口吐掉過那麼多顆微不足道的小小蘋果籽,而它,就是那麼小小一顆,能生長成眼前棵高大強壯,結滿了更多小蘋果的蘋果樹,就為它感動不矣:
當她最初還是一粒種子的時候,在土裡,說不定,就是成熟掉到地裡的一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