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世界 羅馬人來了 (第1/3頁)
易中天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快眼看書www.kyks.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東漢桓帝延熹九年(166),也就是曹操十一歲那年,有一個外國使團來到洛陽。他們帶來了象牙、犀牛角和龜甲,以表示對一個陌生帝國的崇高敬意。[1]
沒人知道他們一行走了多久,但一定很不容易。因為這個國家遠在天邊,被當時的中國人稱為海西國,也叫犁靬(讀如薦),載入東漢官方史冊的名稱是“大秦”。
大秦就是羅馬。
派遣使團的“大秦王安敦”,則很有可能就是羅馬皇帝馬可·奧裡略·安敦尼。
這是兩個偉大文明的第一次親密接觸,之前則是失之交臂。東漢和帝永元九年(97),外交官甘英受定遠侯班超派遣出使羅馬,走到今天的伊朗境內卻被勸阻在波斯灣海岸。當地人告訴他們,透過地中海需要準備三年的糧食,而且在海上是會想家,也會死人的。
甘英等人只好作罷。[2]
好在六十九年後,羅馬人自己來了。
現在已經無法確知,那些羅馬人為什麼要來中國。就連他們是否當真為羅馬皇帝所派,也只能存而不論。也許他們並非使團,而是商隊。目的,則自然是絲綢。
中國的絲綢很早就傳到了羅馬,成為羅馬元老院議員和貴婦人鍾愛的服裝面料。羅馬人甚至因此而把中國稱為Seres,這個拉丁語詞彙的意思就是絲綢。[3]
運到羅馬的絲綢經過了長途跋涉,先是經河西走廊到達現在的新疆,然後走南道沿崑崙山北麓前進,走北道則沿天山南麓西行。兩條路最後都要過蔥嶺(帕米爾高原),起點都是長安,也都通往大秦。
而且,它們有一個美麗的名字:絲綢之路。
絲綢之路的開通緣於漢武帝的戰略構想,他要聯合匈奴的宿敵對付匈奴。聯盟的物件,首先是被匈奴打敗的月氏(讀法有爭議,可讀如越支或肉支)。這些人被驅逐出境,早已不知去向,因此第一步便是要找到他們。
於是,一位了不起的探險家出發了。
他的名字叫張騫。
張騫通西域從來就是佳話,他的旅行卻十分艱險。戈壁灘飛沙走石熱浪滾滾,帕米爾冰雪皚皚寒風刺骨,匈奴的騎兵則在那片遼闊的土地上縱橫馳騁,張騫一行隨時隨地都會一頭撞上。
實際上,他們在匆匆穿過河西走廊時,便毫無懸念地被俘虜,並被帶到位於今內蒙古呼和浩特附近的匈奴王庭。軍臣單于理直氣壯地對張騫說:月氏在我北邊,漢人怎麼能去?如果我要去越國,大漢會同意嗎?[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