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色的單車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快眼看書www.kyks.tw),接著再看更方便。
的讓他滾蛋。
寫書哪裡是那麼容易的,特別是傳統的文學。
很頹喪,工作沒有成果,這種心情是應該的。
既然沒有成果,就得做做樣子。
雖然是大概不會讓他滾蛋,但是,也要杜絕這種可能。
沒辦法,他這個年紀在日本,是絕對不可以失業的。
或者說,若失業,就乾脆去死好了。
衝了一杯咖啡,準備加班,表現一下自己的勤奮。
此時,他看到了那個袋子。
“看看吧,這個新人投稿……”
事實上,這種加班是沒有加班費拿的。只是為了表現一種態度,根本就是無事可做,很多的公司都有這種情況,工作乾的不好,別回家,至少上面罵的就沒那麼兇了。
出版行業有個好處,那就是可以利用這樣的無薪水加班看看書。
“放學後?”
跟平時看到的稿子並沒有什麼不同,甚至這部小說的名字也沒有讓久木有太多的驚喜。
當今,寫這種青春校園小說的太多了,放學後這種題材,也不鮮見。
開頭的‘我’,讓久木確認了一下,這是一部傳統文學作品。
傳統的文學作品有一個特點,那就是大多以‘我’來做主角,做描述與敘事。
應該說,書中的主角肯定不是讀者了,那個主角當然的有名有姓還有自己的性格。
但讀書就有這樣的感覺,讀者就會自然代入書中角色,特別是主角。當然了,這裡面也有風險,比如書中的主角跟讀者的性格不太合拍,那麼這本書恐怕就不會被那個讀者喜歡了。
這跟漫畫以及影視劇等更加具象的藝術稍有不同。
以漫畫來說,因為是畫嘛,就會首先給讀者一個形象,所以,雖然其中的主角也是用‘我’來表述,可在讀者的角度而言,更像是在看‘他’。
影視,也是這個道理。
可以說‘我’,算是傳統小說的一個獨特魅力。
《放學後》這個新人投稿,一開始的‘我’,就比較的吸引人。
這個‘我’,好像被人盯上了,有人要殺‘我’。
開篇,給出主角壓力。
常用的手法。
作為編輯,久木當然會從技術角度來看書的。
可接下來,他發現了一些個有意思的東西。
主角‘我’叫做前島,對杉田惠子的情愫,這很有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