御井烹香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快眼看書www.kyks.tw),接著再看更方便。
似乎真的就只是數字而已,即便是買活軍,也只能在一定程度上減緩這些災害帶來的威脅,無法完全消弭。
葛愛娣甚至無法想象,在買活軍興起之前,沿海的人命是多麼的不值錢:她從前住在臨城縣山裡,颶風過境的時候,往往是強弩之末,感受並不深刻,也是到港務局工作之後,才直面颶風之威,有時候,颶風過境,一座鎮子、整個村落,甚至都有被連根拔起,裡面居住的百姓泰半傷亡的。就算僥倖存活下來,家中財物損失一空,又該怎麼過生活呢?
誰也沒想到,颶風這東西,居然是被傳音法螺給消解的,這東西的確就怕一個‘防’,倘若對於它的風力和方向有預料,事前有了準備,那麼損失就一下能降低個九成。買活軍專門開闢的海事頻道,到了夏天兼用的防颱功能,在沿海真是萬家生佛般的固民利器,不但指引了海船避風,使六姐牢牢地把握住了所有海船的忠心,而且,配合著買地的精細統治,竟能在很短的時間內,把全城上下都鼓舞起來防颱!
雖說以往,颶風也不是不可預測,但那都是透過對水文天象的觀察,並不是非常精確,而且僅限於海邊漁民,觀測到來颶風之後,他們也就是這幾日不出海而已,要說進城報信那根本不會多事,再加上房屋多為木造,每一過風,遍地狼藉,城內外都是死傷慘重,颶風在哪裡登岸,哪裡就多了不少流民,幾乎已經成為一種固定的現象了。
隨著水泥房越來越多,預報站點也越來越豐富,現在臺風固然還會造成一定財務損失,但人命是有把握可以保住的了,房子有被吹倒的風險,但人可以躲到別處麼。葛愛娣是港務局的,這時候顧不到別處,不過她也可以看到海面上點點的星火,猶如鬼火一樣,一朵一朵相當的小,悄然貼海往避風港方向而去,從燈火的方位,葛愛娣知道這是沿海的疍民:這些疍民現在也願意上岸避風了。
他們是羊城港重要的魚鮮供應來源,本來是腳不沾地,從生到死都在海上。被敏朝視為野人、蠻夷,往往是海盜的重要來源,現在,疍民的年輕人去做海兵的多得很,老人小孩平時上水上學校,還有人試探著也開始在漁村蓋房子了。而且他們普遍不再潛水——本來疍民中有些善於潛水的年輕人,會把耳朵戳聾,潛到水下去撈珍珠貝、海螺和鮑魚,但這幾種東西現在買活軍都有養殖,尤其是以珍珠為多,疍民的年輕一輩裡,決定保留聽力學說漢話的比例顯然有了一個很大的增長。
估計這一次颶風之後,又會有人想在城裡、村裡建房吧……此前疍民還是願意住在海邊的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