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易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快眼看書www.kyks.tw),接著再看更方便。
龍鷹反猶豫起來,道:「且慢!我有掘到水的十足把握,那豈非等於大家都決定留下來,卻沒想過能否守得住。」
宇文朔道:「在下想先請教鷹爺,若你認定守不住,好該二話不說立即下撤離的命令,何用來找大家兄弟商量?」
龍鷹苦笑道:「是因捨不得也。守得住或守不住,忽然間成了勝敗的關鍵,亦是唯一可令默啜知難而退的手段。」
荒原舞插言道:「近百年來,大漠最著名的一役,莫過於回紇之主菩薩領五千精騎,於馬鬣山打敗突厥的十萬兵,威震塞北。今天我們的人數雖遠及不上菩薩,可是鷹爺比之菩薩只有過
之而無不及,又有牆堡陣為陣地,隔岸郭大帥遙為呼應,西則無定堡牽制敵人,鷹爺何須猶豫?」
眾人鼓掌喝采,士氣昂揚。
荒原舞沉聲道:「我還有個深一層的考慮。」目光投往南牆,眼睛流動著豐富的感情,續下去道:「我們大夥兒隨鷹爺轉戰千里,生死與共。今回一是全體戰死,一是個個活著,在正常
情況下,這絕不可能,可是眼前的牆堡,卻提供了這個可能性。」
博真喝道:「兄弟們上!動手掘井!」
歡呼聲震天響起。
井口的邊緣在不知被風沙掩埋多少年後,重見天日,眾人更是小心翼翼,挖走塞填水井的泥沙,免令內壁受損。看井口的大小型制,是口大井。
丁伏民提議在南牆向沙漠的一邊,依隔牆分東、西的形勢,在千步的範圍內,東、西各深掘兩道半月形的陷坑,作為北面的屏障,同時保護成了命脈的大水井,一舉兩得。又於隔牆外的
位置,多掘一道陷坑,成最外圍的屏障。
他的提議獲所有人讚許,由於土質疏鬆,是可以辦到的,問題在時間長短。丁伏民是懂工事的能者,在遠征大漠期間早顯露這方面的才華,遂領導正閒著的兄弟,定下挖掘的位置,動工
挖掘最外、最長,也是最花工夫的外圍護坑。
由於下面埋著的是廢墟,龍鷹提出當掘到建築物的殘餘時,鑿之為大小石塊,運上牆堡儲存,以作遠距制敵的利器,剩下的部分,形成凹凸不平,至乎尖利的坑底,增加陷坑的殺傷力。
包括龍鷹在內,人人投進戰爭工事去,眾志成城,不但不以為苦,還興高采烈。到太陽移過中天,眾人生火造飯,趁機好好歇息。瞧著已具雛型、長達千五步最外圍壕坑,眾人生出令
他們滿足的成就感。鑿出來石塊,放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