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9【走出閨閣】 (第2/5頁)
王梓鈞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快眼看書www.kyks.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因為費純主管錢糧啊,他已被搞得焦頭爛額。
趙瀚給官吏的工資開得高,費純那12兩銀子的月俸,若按吉安府糧價來換算,相當於大明朝廷正四品官員。
當然,糧價是浮動的,吉安府這兩年豐收,糧價相對來說比較低。
若是遇到大災之年,費純的俸祿對照大明官員,可能直接從正四品下降到正六品。
另外,冬天還有炭火補貼,知縣以上官員還有紙墨補貼。
不管如何,只要不鋪張浪費,費純靠工資養活全家沒問題,還能僱幾個傭人做家務——如果迎來送往,奴僕成群,那肯定消費不起。
相較於大明朝廷,非但官員俸祿提升,吏員的工資也普遍提升。
這也是為啥費純一直叫苦,說養不起那麼多官吏,不斷請求消減鎮級衙門的原因。
養那麼多官吏,都得給錢啊!
朱元璋當年創業的時候,甚至在大明建國之初,都是發不起官員工資的。於是搞出臨時性政策,元末遍地荒田,直接賜田讓官員開荒,收穫的糧食就充當俸祿。
龐春來、費如鶴、費純等人,都希望趕快殺回鉛山縣。
因為他們知道,鉛山縣有露天銅礦!
宋徽宗年間,全國最大的鑄幣中心叫“永平監”,所在地址便是鉛山縣永平鎮,那裡從西漢時期就在開採銅礦。
另外,永平監的鑄錢原料,一處來自鉛山場(永平鎮),一處來自德興場(德興縣)。
而德興銅礦,在開採千餘年之後,依舊是亞洲最大的露天銅礦!
朱元璋最早的鑄幣機構,便是江西寶泉局,鑄幣地址位於鉛山永平鎮。由於永平銅礦開採過度,德行銅礦距離太遠又在山中,從明中期就漸漸不鑄錢了,一直到新中國建立才重新開採。
只要趙瀚佔領鉛山縣、德興縣,鑄造銅錢肯定不缺原料。
甚至江西還有大型井鹽礦,可惜埋藏太深,需要現代勘探技術去發現,導致江西在古代無法自行產鹽。
……
在吉安府住下的第五天,趙貞芳就揹著書包,高高興興去找費如梅,兩個小姑娘結伴前往城北郊上學。
幾十年前,由於白鷺洲書院被洪水毀壞,校址遷到城南的仁壽寺。仁壽寺校址再改為廬陵縣學,白鷺洲書院又搬去城北郊。當白鷺洲書院重建之後,城北郊的學校就改為私塾,現在則改為女校。
趙瀚普及四年制義務教育,要求女童也必須去上學,這讓士紳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