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香蹤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快眼看書www.kyks.tw),接著再看更方便。
乾乾淨淨,水缸裡總是滿滿的,柴垛再也沒變小過,飯菜也都是熱的,洗澡水也是現成的,甚至連他的衣服魚兒都要拿去洗,被他制止了。
裴凜之也想幫他洗衣服,被他拒絕了,說:“自己動手,豐衣足食。”他才不願意享受特權呢。
不僅如此,院子的菜地也漸漸被兄妹倆墾了出來,種上了瓠瓜、葵、藿、薤、韭、蔥等蔬菜香料,簡直就是兩個好幫手。
說到蔬菜,蕭彧就有一把辛酸淚,種類太少了!只有葫蘆(瓠瓜)、冬莧菜(葵)和豌豆苗(藿),縱使在崖州這樣四季如夏的地方,都沒有更多的品種來讓它發揮。
茄子辣椒蘿蔔這類蔬菜不是國產的都算了,但蕹菜、白菜、莧菜、冬瓜這些蔬菜的原產地都是中國,這裡竟然也沒有,交通不便、資訊閉塞太要不得了。只能慢慢改善吧。
酒麴制好後,蕭彧把剩下的幾斤糯米煮了,然後拌上酒麴,放在小甕裡發酵。這個他親眼見外婆做過,不會出錯,接下來就是看成品品質了。黃豆已經開始長黴,估計還得過段時間才行。
這兩日瓦當行陸續用牛車送了不少瓦當過來,院子裡慢慢堆積成了小山。蕭彧還根據師傅的要求備了不少椽子,還去買了幾石糯米回來,準備做粘合劑,一切就等石灰窯開窯動工修房頂了。
石灰窯開窯的日子終於到了,蕭彧和裴凜之慢慢開啟了還殘留著餘溫的窯,從裡面弄出來第一塊變成白色的石頭,蕭彧親自將它放進水裡,只聽見刺啦一聲,石頭慢慢在水裡散開來。
蕭彧興奮大叫:“成功了!”第一次燒石灰就這麼成功,也難怪他這麼激動。
窯門被完全開啟,露出大量白色的塊狀石灰,讓人驚歎不已,原來石灰是這麼燒出來的,似乎也不難啊。
蕭彧並不怕幫忙的人學走技術,這本來也不是他的專利。一般人家對石灰的需求量並不大,蓋房子都只用黏土黏合,屋頂都是草頂,不會大費周章用石灰和糯米來做粘合劑,成本太高了。
他將第一窯石灰留下來自己用,接著又開始燒第二窯,這一窯他打算賣到瓦當鋪子中去。等他家瓦頂黏合技術一傳開來,想必會有不少人家重新加固自家房頂,到時候石灰的需求會大增,他便佔了先機。
石灰燒製成功,是一件值得慶賀的事,蕭彧請了所有幫忙的人來家中吃飯。他親自燒了一大桌菜,除了海鮮,還有集市買回的羊肉、裴凜之上山打的野兔,最最重要的是,還有酒。糯米酒的比蕭彧期待的還要成功。
釀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