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香蹤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快眼看書www.kyks.tw),接著再看更方便。
為力,所以先打好基礎,過些年頭再說,要是自己辦不到,那便將這個艱鉅任務交由阿平來做。
蕭彧喜歡雄雞版圖,當然秋海棠也是更好的。
蕭彧對此次出使是相當滿意的,這意味著路上絲綢之路重新被打通,從此以後,不僅可以進行商貿往來,還能促進物品與文化等方面的交流。
文化技術要想進步,閉門造車是行不通的,必須要進行多方面交流,交流的範圍越廣,發展程度就越深,這就是典型的集思廣益,博採眾長。
是年七月,蕭繇向蕭彧稟報,長安宮殿已經竣工,隨時都能遷都。
蕭彧原本很期待遷都,但仔細考慮遷都將會出現的種種問題,還是打消了念頭。
這不是簡單的搬家問題,不光是他,朝中文武百官也都要跟著他搬遷到長安去。
這些官員都有家眷,屆時拖家帶口,收拾準備的時間就不會短。出發後隊伍浩浩蕩蕩,行進速度將會非常緩慢,耗費的時間也就短不了,沒有三個月,這都是遷不了的。
遷過去之後,還要重新適應環境,各部門機構與各州郡重新契合,沒有三五個月,恐怕也無法恢復如初。
而他們已經計劃於今年秋天正式出兵東戎,若這個時候遷都,這種混亂狀況無異於後院起火,絕對會影響戰爭。所以不如干脆等收復東戎之後再遷,免得拖前線將士們的後腿。
太初十年九月,裴凜之親自率領十五萬大軍,揮師北上,直逼東戎境內。
關山率十萬大軍,自兗州出發,逼近東戎。蕭繇則率領五萬大軍自長安出發,自西向東逼近東戎。
西北一線的涼州與夏州留了六七萬大軍防守,為了防止柔然趁機出兵。
安國還與吐谷渾單于簽訂了盟約,一旦柔然來犯,吐谷渾將派騎兵支援安軍。
如今吐谷渾與安國關係密切,蕭彧也不著急兼併吐谷渾,待將來國力強盛了,人口不足百萬的吐谷渾自然會來依附。
自西戎潰敗之後,慕容敢就加強了對安國的防範,在邊境上屯紮了大量兵力。
東戎人口不多,僅有安國的四分之一,原有兵力三十幾萬。西戎兵敗之後,元崧就開始大量徵兵,短短兩年之內,就強徵了二十萬兵力。
然而,增加兵力並非是拉夠人頭數這麼簡單的事,徵一個兵,至少要配備兵器,要安排衣食住,這些都是需要國庫支付的。
這兩年東戎雖沒什麼大災大厄,但國庫也絕對支撐不起再養二十萬兵。所以慕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