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3章 東線用兵 (第2/3頁)
九口三石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快眼看書www.kyks.tw),接著再看更方便。
魯肅的揚州水師也是勢如破竹,他們乘風破浪的趕到臨淮,臨淮守軍見敵軍勢大,早就棄城而逃。揚州水師也不停留,直接駕船穿湖而過來到徐縣,然後靠船上岸,只留少許人馬守衛船隻,接著北上連取夏丘、取慮,與到達下相的徐州水師互相呼應,鋒頭直指彭城之勢呼之欲出。
此時曹操五子良將之一的樂進已死,其子樂綝為彭城守將。聽說敵軍揚州水師已經到達取慮,目標可能是自己把守的彭城,而下邳那邊也有敵軍大量人馬出現,知道事情緊急,忙派人前往穎上張遼處求援。
駐紮在陰陵的魏延軍團副帥劉磐雖然只有一萬人馬,但為了執行戰前確定的方案,還是與前不久剛剛到來的張穎提兵北上,先是接管了縣令獻城的向縣,然後提兵北上,目標是向縣之北曹操的雙虎將典韋之子典滿領兵把守的蘄縣。
典滿得知敵軍大約只有一萬人馬,知道憑自己的五千人馬足以確保城池不失,但瞭解到劉磐是荊州名將,自己在兵力上又有點吃虧,所以謹慎起見,典滿沒有出城相迎,而是選擇了據城而守,但為了讓張遼知道這邊的情況,典滿還是派人前往穎上報告。
壽春的魏延軍團主力更是勇猛,軍師馬良將城守之責移交給太守張溫之後,跟隨主帥魏延率領四萬大軍奇襲曹魏大將李典領重兵守衛的下蔡。
自韓宇軍佔了九江郡以來,一直是曹軍進攻而韓宇軍據城而守的情況,少有雙方擺開陣勢硬碰硬對戰的情況,所以曹軍不少將領對韓宇軍有嚴重的輕視之心,認為韓宇軍和當年的孫權軍一樣,精於水戰而陸戰不行,如果壽春不是有高大的城牆依靠,自己這邊早就奪回壽春了。
這次得知魏延率二萬大軍前來,李典自恃有三萬人馬,心想正好和敵軍面對面的幹一仗,讓韓宇軍知道知道自己的厲害,所以李典一改平時處事成穩的風格,只留五千人馬守城,自領兩萬五千人馬前出二十里迎戰魏延。
誰知斥候偵查有誤,來犯的韓宇軍不是二萬,而是四萬,另外兩萬人馬依照軍師馬良指示,早已由陳應、鮑隆二人各領兵一萬迂迴前去攻打下蔡東南二門。雖然下蔡城中還有五千人馬防守,但韓宇軍一鼓作氣,在陳應、鮑隆二人的持續強攻之下,守城官兵無心戀戰棄城而逃,所以在付出近五千人馬的傷亡之後終於攻下了下蔡城。
得知下蔡已失的李典懊悔不已,料想在敵軍夾擊之下定討不了便宜,於是下令大軍撤往穎上。
魏延、馬良見李典率軍撤退,知道下蔡已經得手,於是下令追擊。李典畢竟統兵經驗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