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滬上突現“歡迎國會團”與袁之應對 (第1/5頁)
尚小明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快眼看書www.kyks.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滬上歡迎國會團之出現,倡自國民黨激進派所辦《民權報》記者尹仲材、何海鳴等。先是1912年9月11日,尹仲材於該報發表《正式國會之殷鑑》一文,批評南京臨時參議院遷至北京後被軍警威脅與“放任彈劾權”,稱“參議院北遷之失敗,可以為將來正式國會之殷鑑”,提出將來正式國會“當然自行集會於其他地點”。[1]次日,尹仲材又發表《自行集會與集會地點》一文,再次提出,鑑於“前此參議院北遷,如弱主受制於悍僕”,第一屆正式國會應“自行召集,並自行擇定相當集會地點”,並提議“先開預備會於上海,隨即開成立會於南京”。[2]緊接著,何海鳴發表《參議院之末路——正式國會之殷鑑》一文,認為對於尹仲材之主張,“尤當表美滿之同情”。[3]不過,由於其時距離第一屆國會議員選舉為時尚早,加之孫、黃相繼北上,與袁世凱共商國政,相談甚歡,尹、何之主張在當時並未引起若何反響。
進入1912年12月以後,隨著國會議員選舉工作展開,主張自行召集國會者開始有所行動。12月7日《申報》謂詹大悲“以國會開會在即,憲法問題關係重大,與諸同志商辦‘政法學會’及‘歡迎國會團’,欲至各省發起協會,集合人才,為研究憲法草案之預備,故定不日起程,至皖、鄂各省設法聯絡”。[4]這大概是“歡迎國會團”名詞首次出現。1913年1月1日,尹仲材等發表了由何海鳴主筆草擬的《歡迎國會團第一次宣言書》,[5]提出該團“以保持立法機關之安全,預防臨時政府之紛擾,歡迎第一屆正式國會議員開預備會於上海,自擇集會所在地為宗旨”。強調共和國民有選擇國會地點之自由,由於“參議院北遷失敗,陷入於武力世界之漩渦中,故有今日之萎靡不振,則將來正式國會之議員選齊後,當然自行集會於其他地點,庶得盡立法之職權,而組織最強固之憲法”。[6]同時,尹仲材等在上海拱宸門外法租界諸家橋寶安裡設立歡迎國會團事務所,派團員與滬上各黨會接洽,並議決三種進行方法:“(一)由各黨會公函分寄各支部機關處聯合;(二)用該團名義通告各團體;(三)由個人名義加入公函為之介紹。”[7]
上海歡迎國會團發起後,“長江一帶聞風響應者,日有其人”。[8]其中“有一班激進派鼓動遷都之議”,以致有人認為,“歡迎國會團發生,名為歡迎國會,實則主張遷都”。[9]並有報道說:“上海歡迎國會團對於遷都一事主張甚力,然恐多數人不解遷都之理由,致招反對,故該發起人現將其主張之理由,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