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內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快眼看書www.kyks.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有那麼一段日子,我固執地尋找Lush樂隊的唱片。記得這個樂隊的人並不多,名字不夠響亮,音樂也只是一般的時髦,在他們很紅的時候就已經過氣,讓人聯想到某種好吃但易腐的熱帶水果。
樂隊成立於一九八七年的倫敦,兩個匈牙利與日本的混血女孩Miki Berenyi和Emma Anderson遇到了鼓手Chris Acland,貝司手Steve Rippon,組建樂隊,起名為Lush。出道時很紅,可運氣似乎不那麼好,並沒有大廠牌搶著要籤他們的場面出現。之後簽在獨立唱片公司4AD旗下,一九九二年換了貝司手,由Phll King擔當。
現在歸納他們的風格,不外乎縹緲美聲,以及Shoegazing,意為“自賞”,Shoegazing的音樂內涵暫且不提,有一個特徵是在現場表現出極度的低調,眼睛看著腳下,如低垂的花朵,除了唱歌與演奏之外彷彿一切都與他們沒有關係。Shoegazing在九十年代初的英國頗為流行,等到Lush樂隊引領這股風潮時,它卻迅速過氣了。
據說這兩對俊男靚女是情侶,Miki Berenyi和Chris Acland,Emma Anderson和Phil King,頗有偶像組合的潛質。樂隊從一九八九年至一九九六年出了若干唱片和EP,賣得不怎麼樣,評論界也未給予好評,《Lovelife》是其中最棒的一張大碟,也沒能讓人對他們高看一眼,一九九六年Emma Anderson宣佈離隊,同年十月,鼓手Chris Acland由於抑鬱症在父母家中懸樑自盡。
樂隊解散,再也沒有聽到過其他三個人的名字。
時至二00一年,Chris Acland死後五年,我在地球另一端的T市尋找他們的唱片,Dream Pop也好,迷幻噪音也好,在網上問了很多人都說不知道。我獨自跑了T市的各個碟片市場,正版的,盜版的,打口的,都翻了過來,蹤影杳然。他們在哪裡呢?在網上我搜到了很多他們的介紹。樂隊概況,評論,以及四個人在一起的照片,我找人燒錄了他們早期的兩張唱片,惟獨《Love life》像塵埃落入荒漠一樣消失了。
找唱片的心情,通常人很難體會。是一種渴。你需要它就像在吃了毒蘑菇以後需要一杯水,僅有的水,無可替代的水。那陣子只要路過唱片店就會從腦子裡跳出《Lovelife》的名字,無可救藥地鑽進去翻弄唱片,十足的變態獵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