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關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快眼看書www.kyks.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友這番愚腐之見,便道:“射人先射馬、擒賊先擒王,燕王為諸王之長,且實力最為雄厚,除掉燕藩,其餘諸王必然喪膽,豈敢再生不臣之心?此乃一錘定音之舉!”
黃子澄振振有詞地道:“燕王素來恭謹,並無不法之事,要尋他的岔子,何其難也;況且燕王兩次出塞,均有戰功,如今無罪而削,如何服眾?朝廷賞懲俱應有道,無過而罰,豈是聖天子所為?燕王實力雖強,目前未見反跡,貿然削之,難擋天下悠悠之口啊。”
齊泰道:“若逼反了他,奈何?”
黃子澄詭譎地一笑,說道:“先將燕王左右羽翼削去,到那時,他左右盡是朝廷兵馬,你道他還能翻起甚麼風浪來?如果那時他真反了,豈不正好授人口實?大義在朝廷一邊,我們出師有名,可不正好名正言順地除掉了他!”
齊泰只想直截了當削藩成功,而黃子澄考慮的卻多,他是既想削藩,又想削得理直氣壯,不損皇上清譽,往好裡說,這叫十全十美,魚與熊掌兼得,往壞裡說,這就是當了婊子還要立牌坊了。
兩個人各持己見,爭執不下,朱允炆是個沒準主意的,只聽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他的心中也是左右搖擺,難以決定。就這麼爭了好幾天,兩位書生引經據典,滔滔不絕,一副秀才造反的模樣,大有爭論三年也難做定論的德性,誰也說服不了誰,朱允炆夾在中間,就像個受氣的小媳婦兒,終究是拿不出個準主意來。
這時候,一位頗受朱允炆欣賞傾慕的大儒來了,此人就是方孝孺。
※※※
方孝孺師從“大明開國文臣之首”的翰林學士宋濂,此後一直在陝西漢中府學當教授,一個九品小官兒,但是道德學問卻名揚天下,建文稱帝后,立即下旨召他進京,此刻他剛剛趕到京城。
方孝孺四十出頭,形容清瞿,一身的書卷氣。朱允炆見之大喜,立即將他連升三級,任命為翰林侍講,有了出入宮闈,朝覲皇帝的資格,進宮有座,禮稱希直先生而不名,方孝孺感激不盡,頓生知遇之感。
朱允炆對方孝孺這位大儒倒是極信任的,一見他來,立即便把自己與齊泰、黃子澄計議之事合盤托出,徵詢他的意見,方孝孺雖是有名的大儒,卻畢竟官職太小,這還是頭一次在君前密議,不免有些緊張惶恐,他定了定心神,仔細考慮了齊泰、黃子澄的話,說道:“皇上敦儒修文,大興文治。氣象與先帝時大不相同,天下莫不稱頌。若說這文治之道,不外乎一個‘禮’字。燕藩之強,卻無把柄,若貿然削除燕王,必定為人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