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章 畸形的戰時租界經濟 (第2/3頁)
喜歡過王和平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快眼看書www.kyks.tw),接著再看更方便。
上。
搞定鎢礦後,接下來的日子馬良就按照自己的習慣開始佈置安全屋和定居點了。
馬良在日佔區花了十根大黃魚在居民聚集區買下了一棟聯排的三層小樓,作為一個定居點。
至於為何不在更安全的租界買房子,這樣做什麼事情也更方便。
不是馬良想不到,而是買不起。
這就不得不提滬上房價了,滬上房價不是現在才這麼貴,而是一直都這麼貴。
三十年代的滬上,在吃穿方面都比較便宜,但房價繼續領漲全國。
兩層小樓月租金為30-60元,還不包括水電費等開銷,合租隔斷的亭子間則為8-10元。
此時,一個工廠高階技工收入也不過40元。
熱播的《追風者》中對此有比較寫實的描寫,主角魏若來能賺外快,住的棚戶區合租的頂層閣樓最便宜的“亭子間”,冬冷夏熱的那種。
至於他的兄弟,拉黃包車的阿文則只能住十幾人一個房間,全是上下床的“集體宿舍”,穿的也是破破爛爛的。
不像是其他民國劇,主配角不管身份都是住的都是單間,小樓房,穿的也是光鮮亮麗的。
滬上房價之高,已經到了離譜的程度,就連那些名人都買不起房子。
1927年,曾在北平買過兩幢大宅的成功人士魯迅攜女友許廣平遷居滬上。
二人租住的老式石庫門景雲裡,全款買下需要5萬大洋,以魯訊當時每月四五百大洋左右的月收入,不吃不喝需十來年。
從旅居滬上直到去世,雖幾經遷居,大文豪一直只能租房度日,充當高階滬漂。末了,只好興嘆一句:
「滬上的房租很貴,空氣很壞,但此外也無可住之處,也還只得在此混一下了。」
這個價格還是抗戰前,隨著戰爭的爆發,大量的人口湧入,房價進一步上漲。
要是在戰前馬良想買他現在買的石庫門周邊的房子,不花個六七萬大洋根本拿不下來。
但是這相對於租借房價來說就是小巫見大巫了,本來租界的房價就高。
加之戰爭爆發,日軍不敢得罪英美等西方國家,故而沒有進入租界,保持了租界獨立地位。
戰爭使得沿海經濟遭到極大破壞,老闆們紛紛將工廠、工人、資金搬遷入安全的租界內。
整個滬上非但沒有出現因為經濟衰退,反而因為租界的存在呈現變態的畸形繁榮。
同時,大量難民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