麥家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快眼看書www.kyks.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怪的實物,諸如一枚穿孔的鋼幣、一隻異國信封、幾張票據和名片等。多數東西下方都有簡單的文字註解。
在眾多東西中,有一張照片引發了我濃烈的好奇心,照片照的是一個死人,一隻看不見人形的手正伸在胸前的口袋裡,好像在收刮小夥子的遺物。老呂解釋說,其實不是在“收刮”,而是在“給予”,是在給他“放一張銀行的催款單”,而那隻“恐怖之手”就是他的——他在向一個死人催款,聽起來真叫人匪夷所思。在照片下方,有老呂的親筆,寫的是:我的名字叫韋夫,請你們別再喊我叫胡海洋。
老呂告訴我,這個現在老是被人喊作胡海洋的越南小夥子韋夫,生前與他素不相識,死後兩人卻一起“合作”,幹了一件至今都令他居傲不已的“傑作”。八十年代末,一個叫R·克拉特的英國導演拍了一部電影:《活著的死屍》,講的就是他和韋夫“合作”的故事。至於相關的紀實性文字,更是多如牛毛,我現在收集到手的起碼也在十幾萬字之上。1998年,我隨巴金文學院一行作家到越南旅遊,還專門到韋夫生活過的洛山小鎮去走了一趟,聽到看到的東西記了也有近萬字。總之,要講述這個故事,資料對我來說已經足夠,像時間、地點、背景、主要人物、次要人物、大故事、小故事等等,可以說“無不在我心中”。我疑慮的是,已經有那麼多人,用那麼多的方式講過這個故事,如果我不能另闢蹊徑,步人後塵地講一個老套的故事,意義實在不大。就是說,我想尋求一種新和奇的方式來講述這個故事,現在我決定借韋夫的靈魂來講故事正是這種尋求的結果。老實說,這還是老呂先生落在韋夫遺體下方的那句話,給我提供的靈感。
靈魂之說,就是天外之音。請聽,“天外之音”已經飄飄而來——
我的名字叫韋夫
我的名字叫韋夫。
讓我再說一遍,我的名字叫韋夫。
我所以這麼看重我的名字——叫韋夫,是因為你們總是喊我叫胡海洋。你們不知道,胡海洋既不是我的別名,也不是我的綽號或暱稱,而是另外一個人的名字。這個人以前我聽都沒聽說過(自然不可能有什麼交道),我從沒想到,我和他之間會有什麼瓜葛。但是30年前,一個偶然的變故,我被人錯誤地當作了他。更要命的是,30年來,這個錯誤一直未能得到改正,因此我也就一直蒙受不白之冤,被人們當作“胡海洋”愛著,或者恨著。說真的,這麼多年來,我一直在不停地向人訴說這個錯誤,但聽見我訴說的人恐怕沒有一個。讓一個聲音從一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