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第3/5頁)
哈尼大木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快眼看書www.kyks.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分好段落之後,文章結構立馬變得清晰多了。至少看起來沒有剛開始那麼累。王融慢慢看下去,遇到有意思的句子就順便摘錄下來:一來能夠鞏固記憶,加深印象;二來也可以練練筆。這樣的日子一晃又是大半個月,王昂小朋友偶爾也會來看看她,姐弟兩個就縮在書房扎個風箏,塗朵牡丹花什麼的。遇上好天氣,兩人剛好可以去院子裡放風箏,翻花繩。
聽王昂講王楊氏最近正在給他物色啟蒙的先生。他有點憂愁了。
“阿姐,萬一我也學不好……”
王融嘴角一抽,對便宜弟弟的那個“也”字有點介意。但王昂小朋友難得有了煩惱,她這個當姐姐的自然要肩負起開解的使命。
“你不是把識字冊上的字都認全了麼,別人可沒你厲害。”
“才不是……王覽也認全了,他還會寫了呢。”講著覷了長姐一眼,聲音變小了,“說是慧姐姐手把手教的……”
王融不禁感嘆大伯孃一家這是要把“別人家小孩”的薪火代代傳承下去。王昂小朋友都還沒啟蒙,心裡的陰影面積就不小了。
“那我也教你,好不好?”王融覺得都是做姐姐的,她也得為王昂做點什麼。
“呃……阿姐你也要教我寫字嗎?”說著懷疑地瞄了一眼書案。
王融毫不臉紅地把草稿紙往紙簍裡一丟,又抽出幾張新的,就著未乾的狼毫下筆。
“咦,阿姐你為什麼要畫那麼多蚯蚓……還有鉤子,阿姐是要教我釣魚麼?”王昂就趴在桌沿,好奇地看紙上的“蚯蚓”越來越多。
王融把筆擱下,笑嘻嘻地招呼王昂來身邊坐。
“阿姐來教你九九歌。”
半個月的書看下來,王融對這個“大唐”有了嶄新的認識。
在古代中國,君子要研習六藝,分別為禮、樂、射、御、書、數。前四者為大藝,算是高階教程;而書、數則為小藝,是初級教程。李時光時期的科考從選拔人才的多樣性考慮,進行分類科考。考生可以有針對性地進行學習,學成之後透過考核,可以出任相應的官職,或者從事相應的職業。
在前期,這一套有針對性的考試系統為政府輸送了大批“專科”型人才。可以說“分類科舉”興於高祖,在高宗時期達到頂峰。在這一時期,同部門的官員從長官到吏史,幾乎互相都是老熟人。熟到什麼程度呢?“多以兄弟稱之。”天子最怕什麼,最怕官員結黨。結黨就會滋生私情,嚴重干擾到政務的執行。但在高宗晚期,這一已經成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