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七夕 (第2/33頁)
匪我思存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快眼看書www.kyks.tw),接著再看更方便。
知從何處傳出風聲來,說李嶷立下不世功勳,天子乃是打算封李嶷為秦王。
自登基大典後,東都這朝廷已經頗具氣象,文武官員聽聞秦王兩個字,無不動容,蓋因太宗皇帝為皇子時,曾被封為秦王,因此大裕諸王之中,以秦王最為貴重,自太宗以後,國朝百年,再無人被敕封秦王。如今李嶷匡扶社稷,挽狂瀾於既倒,細忖之下,似乎真當得封一個秦王,因此這說法越傳越烈,甚至已經傳到李嶷本人的耳中。他本欲推脫,奈何只不過是傳言罷了,他本就無心於虛名,此番更覺大可不必,若是置之不理偏又不妥,因此藉著與同僚閒話,說起封王之事,直言自己領兵多年,唯願天下太平,若得王爵,願作安王。不想過了數日,不知是從何處又傳出謠言來,說李嶷功高蓋世,既然不願意做秦王,八成是想做太子,甚至,只怕是想廢了天子自立為帝。旁人倒也罷了,唯有行宮之中的天子李桴,聽了這些讒言,十分猜忌,徑直下旨,要封李嶷做秦王。中書省見了這般突如其來的中旨,自然本能地要商議一二,皆道秦王之爵太過貴重,須得慎之又慎,且李嶷又明言推辭過。此時李嶷已經進退兩難,若是奉旨,便顯得驕矜,自己願作安王之語言猶在耳;若是不奉旨,更陷入誅心之論——連秦王都不願意做,莫非真的想做太子嗎?
朝中因此物議沸騰,鎮西軍中諸將們皆有不忿,言稱十七郎連戰連勝,孫靖被逼得逃回西長京,眼見孫賊大勢已去,收復西長京,奉天子還都,光復大裕王朝,指日可待。十七郎有鼎立天下之功,便封一個王爵,還要遭此猜忌,莫非過河拆橋,朝中存意抹殺諸將功勳?
因此人心浮動。
李嶷乃是臨陣之帥,當機立斷,立時就接受了敕封秦王之旨。從此,他便被朝中軍中,皆稱一聲秦王殿下了。
說起來,城外戰事與朝中關於封秦王的議論,於養傷的阿螢與桃子而言,皆是恍若未知。她們在太清宮已經靜養了月餘辰光,夏日悠長,這太清宮中又遍植修竹,處處荷露清香,便如世外仙境一般。
桃子的傷已經好了,阿螢的傷勢,卻是好一陣,壞一陣,纏綿至今,又因為不思飲食,內裡虛耗得厲害,桃子每每替她號脈便要著急,但她縱然憂心如焚,阿螢這傷勢卻是絲毫不見起色。
此時見桃子說是李嶷派人送來的松子糖,阿螢便道:“我不吃,你扔了去。”
桃子無奈,只得道:“說起來,秦王還算用心,十分仔細地遣了好些人,去河中尋找公子,一直搜尋到下游幾十裡之處,直到前幾日,公子落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