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萬壽 (第1/35頁)
匪我思存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快眼看書www.kyks.tw),接著再看更方便。
01
天子這幾日頗有點心神不寧,雖然秦王從長州傳回奏疏,說道盧龍節度使、朔北都護,大將軍崔倚因為病痛,要回洛陽養傷,因此未動兵戈,順利接管長州,奏請留下裴源善後,自己則率鎮西軍班師回朝云云,但是皇帝並沒有覺得太高興。
本來皇帝最疼愛的齊王李崍進宮說:“父皇,不戰而屈人之兵,那是因為您德澤深厚,崔倚折服於天子的威嚴,這才交還長州退回洛陽。”哄得天子挺開心的,但不久後,信王李峻進宮,卻說道:“李嶷素來與定勝軍的人勾勾搭搭,收復西長京的時候,您也見過崔倚,最是個眼高於頂的,連君臣之禮都勉勉強強,何況這長州為兵家必爭之地,他哪裡肯輕易讓出來?想必是李嶷貪功,瞞著父皇您許諾了他什麼,又或是,李嶷本來就與他有什麼勾結,藉機謀取什麼好處。何況崔倚雖然把長州交出來了,自己卻仍舊率大軍回洛陽繼續盤踞,那可是東都!”
東都洛陽,作為崔倚一同出兵收復西長京的條件,當時被李嶷一力主張讓給了定勝軍,自己不願意移駕,還是被李嶷強令人架到金輅之中。每每想到,皇帝就覺得顏面盡失。雖然兩京都是李嶷收復的,但是如今缺了東都洛陽,自己這個天子,做起來還有什麼意思?
這倒也罷了,待得崔倚奏疏送到朝中的時候,不由得上下譁然,原來崔倚只有一個女兒,並沒有兒子。欺君之罪,這是何等的厲害,雖然崔倚在奏疏裡連稱有罪,但天子一看,就知道他不過是文字敷衍罷了,本來就對崔倚不滿,十分想治他的罪,得了這樣一個上好的理由,不免想要大做文章。
但顧祄是個精明實幹之人,在紫宸殿小朝會的時候,天子一透露出這個意思,他就勸諫天子:“細究起來,崔倚確實有欺君之罪,但那是二十年前的舊事,如今既主動上奏認罪,陛下也就體諒一二。何況他已年過五旬,如今天下皆知他並沒有兒子,只得一個女兒,將來定勝軍如何,自然要聽朝中旨意。”
話說到這裡,天子就算再魯鈍,也明白過來,一來崔倚騙的是先帝,又沒騙自己,反倒痛快跟自己認了錯,並沒有傷自己顏面。二來崔倚沒有兒子,後繼無人,即使現在定勝軍對他忠心耿耿,他總有老了死了的一天,到時候不費吹灰之力,朝中自然可以收攏定勝軍。這麼一想,倒真是件好事。
天子高興地對顧祄道:“顧相不愧是朕的股肱之臣啊!”
當下商議定了,應秦王所請,且留下裴源善後,顧祄又建議由吏部另選得力的官員,去接手長州,畢竟那是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