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中天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快眼看書www.kyks.tw),接著再看更方便。
神宗皇帝看中的人,是司馬光。
證據就在前面那個案子裡。當時,神宗為了平息韓琦和王陶雙方的怒火,曾經打算將王陶調離御史臺,由司馬光出任御史中丞,王陶改任翰林學士,也就是讓司馬光和王陶兩人對調。這個想法遭到了韓維的批評。韓維說,宰相跋扈可是要殺頭的。王陶如果說得對,宰相豈能無罪?不對,王陶又豈能只是調離?恐怕應該當庭對質,判明是非。
司馬光也不肯就任。他說:御史臺人見人怕。陛下任臣如此要職,臣不敢辭。但是,如果彈劾宰相便被罷免,那就說明御史中丞做不得。王陶雖然未免小題大做,維護禮法卻沒有錯。所以,臣要等到宰相押班以後才能就職。
神宗皇帝只好作罷。
然而他看重司馬光卻毋庸置疑。因此,雖然司馬光曾經抗命,卻仍在吳奎和王陶同時被處分那天再次被任命為御史中丞。應該說,年輕的皇帝對司馬光是寄予厚望的。<small>[32]</small>
事實上,神宗也並沒有看走眼。司馬光,字君實,陝州夏縣(今屬山西)人,寶元初年進士,仁宗末年已成為活躍於政壇的新銳人物。當時,皇帝遲遲不肯建儲,宰相們一籌莫展。司馬光便提醒韓琦說:相公一定要只爭朝夕。此刻如不昭告天下,將來萬一哪天半夜三更從宮中傳出片紙,上面寫著由某某某承繼大統,請問還有迴旋餘地嗎?
韓琦連連拱手:敢不盡力!<small>[33]</small>
再看司馬光在韓琦一案中的表現,更是可圈可點。神宗任命王陶為翰林學士未果,又想任命他為侍讀學士,司馬光便向皇帝力陳利害。他說:這兩個職位資級相近。王陶如果擔任侍讀學士,吳奎肯定繼續罷工。這時,陛下敦促他則會失去威望,罷免他則會失去人心。再說王陶在待罪期間得到美差,恐怕也不敢接受,豈非兩邊不落好?
那麼,又該怎麼處理呢?
司馬光的建議,是不讓王陶繼續擔任御史中丞,恢復到之前的舊職。這樣一來,吳奎無話可說,不敢不出;王陶也心安理得,坦然接受;至於輿論,自然平息。<small>[34]</small>
這樣看,司馬光簡直就是當宰相的料。
司馬光也是一個有使命感和責任心的人,對帝國的弊端和隱患更是看得清清楚楚。嘉祐七年(1062)五月,他給仁宗皇帝寫了一封信,洋洋灑灑,下筆千言。其中最讓人不得不佩服其先見之明的,是這樣一句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