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7章 以南養北 (第1/4頁)
小貓愛吃魚老鼠愛大米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快眼看書www.kyks.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扯了一通不著邊際的閒篇,孫承宗、袁可立、畢自嚴怏怏不樂離開了乾清宮。
本來是找皇上要點錢的,結果一厘錢沒要著,反被派了一個難上天的差事。
常洛吩咐三位重臣,第一期在陝西征召三十萬饑民,送往遼東,以十年為期,共移民三百萬。
真是上頭一張嘴,下頭跑斷腿。
好個萬歲爺,你老人家知不知道這是三十萬人,不是三萬人,更不是三千人。
西安距瀋陽四千餘里,三十萬饑民一路穿州過縣,需得派多少官吏、多少士兵隨行?從哪裡派?拿什麼錢派?
三十幾萬人一路上吃喝拉撒,一旦照管不周譁變了,那就是一股勢不可擋的洪流,誰扛得住?
就算列祖列宗保佑安全送到,三十萬人的安置費又是一筆十分龐大的開支,粗略算來不下五百萬兩白銀!誰出?
遼東又怎麼找得到那麼多地耕種?老遼民跟新移民爭地打起來了怎麼辦?
眼下國庫窮得叮噹響,連賑濟雪災的錢都拿不出來,哪裡有錢移民?
因此孫承宗、袁可立、畢自嚴對從陝西向遼東移民三十萬的方案毫無興趣。
但常洛不這麼想,只有將陝西的問題和遼東的問題綜合考慮,才是最好的解決之道,否則顧此失彼永無了期。
第二日,他就下旨,命九卿科道官研討此事,儘快拿出一套確實可行的方案出來。
九卿科道官收到聖旨後,便馬不停蹄地開始商討移民之事。
然而,辦什麼事都少不得投入巨大人力、物力、財力,在這種要啥沒啥的境況下,要想拿出一套行得通的方案並非易事。
戶部認為應該先解決資金問題,有了錢才能辦事,沒有錢說啥都是白搭。
兵部則主張,還是先加強對饑民的安撫,別磨磨蹭蹭搞出民變了,到時候還得派兵彈壓,又是一樁麻煩事。
工部、禮部也各說各話。
一時間,朝堂之上眾說紛紜,莫衷一是。
這就是明朝末年的常態,從中央到地方的執行力都奇差無比,不論做什麼事,只要涉及的部門多了,就是無窮無盡的扯皮拉筋,每個部門雖只慢上半拍,但結果出來就慢了無數拍。
比如賑濟災民,下面的州縣報告督撫,督撫行文戶部,戶部主事閱後呈侍郎,侍郎呈尚書,尚書稽核後交內閣,閣臣票擬後交司禮監,司禮監呈御覽,御覽後又轉內閣。
明明已經火燒眉毛了,公文還在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