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鮮卑人 喋血蕭牆 (第2/4頁)
易中天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快眼看書www.kyks.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權勢?事實上宗愛能夠得逞,就因為當時執政的朝臣沒把他放在眼裡。拓跋燾死後,這夥人原本是要立另一個人做皇帝的,卻被宗愛騙入宮中殺掉。就連他們藏在秘室中的那位儲君,也被宦官搜出來處死。[17]
由此可見,朝臣們原本大權在握,實際上決定秘不發喪另立新君的也是他們。既然如此,血案發生後他們為什麼不立即抓捕兇手,反倒進宮與宗愛相見?就算鮮卑不像漢人那樣視弒君為滔天大罪,也不至於對太武帝之死無動於衷,讓那個殺人犯逍遙法外吧?
凡此種種,豈不可疑?
然而官史卻諱莫如深。
吞吞吐吐,當然是有太多的不可告人。實際上此案的背景相當複雜,甚至可以追溯到另外兩個人的死亡。這兩個人,就是皇太子拓跋晃和司徒崔浩。
拓跋晃是在太武帝被害前八個月神秘去世的,死因據說是得了抑鬱症。官方史書稱,當時太武帝聽信宦官宗愛的讒言,震怒之下誅殺了太子身邊的諸多屬官。拓跋晃驚恐萬狀,竟在惶惶不安和有苦難言之中憂憤而死。
太武帝則很快就發現拓跋晃受了委屈,追悔莫及的他開始懷念兒子。現在輪到宗愛心驚膽戰了。為了保命,這個小人便鋌而走險謀殺了皇帝。[18]
這就是所謂正史的說法。
可惜這並不能自圓其說。以拓跋燾之英武果敢,如果發現太子是被宗愛誣陷,豈能讓這傢伙活到變成兇手那天?因此南朝方面對北魏公佈的說法表示存疑,民間的小道訊息更是不脛而走,吵得沸沸揚揚。
懷疑是有道理的。事實上太子死前半年,拓跋燾正在南征。志在必得的他勢如破竹,軍進瓜步(在今江蘇六合),飲馬長江,還在那裡建起了行宮。然而在沒有任何徵兆的情況下,拓跋燾卻突然撤軍。這就讓嚴陣以待的劉宋大惑不解,並認為拓跋燾一定是後院失火。
於是南方傳言:魏太子拓跋晃謀反。
謀反的說法細節豐富言之鑿鑿。據說,當時拓跋燾得到情報,留守平城的太子圖謀不軌。因此,他便在大宴群臣後立即撤兵,並在回國途中派人送信到平城,謊稱皇帝已經駕崩。太子不知是計,匆匆趕來迎喪,結果在空空如也的靈柩前被捕,並被關進鐵籠秘密處決。[19]
這個說法由於缺乏證據而不被《資治通鑑》採信,事實上它也疑點甚多。我們知道,皇太子拓跋晃到魯口(今河北饒陽)迎駕是在二月二十日,官方宣佈的死亡時間則是六月五日。當中這麼長的時間都幹什麼去了?皇太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