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逆子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快眼看書www.kyks.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幾根六必居的醬瓜。
她剛出門,發現李明慧的攜帶物中除了雞蛋卷以外。還有幾片烤魚片,而路紅僅帶了半罐醬蘿蔔。
看到這一幕,江言微笑著對路紅說,烤魚片應該省下來,分給大家慢慢品嚐。
江言說著,朝張清芳眨眨眼,暗示她的計劃。
張清芳會意,迅速跑回房間,又跑出來,手裡多了三顆圓潤的奶糖,她分別送給江言和路紅,三人之間的關係因這份小小的分享而升溫。
不久,何建國滿載而歸,帶回一口鍋和一個布袋,裡面裝著粗鹽和山果,令大家驚喜不已。
午餐時,路紅煮了一鍋玉米糊,配以周邊的餅子,張清芳幫忙生火,江言則用醬瓜點綴飯盒,慶幸的是他們都帶著搪瓷杯和鋁製飯盒,否則面對這簡陋的午餐,恐怕只有無奈的苦笑。
六個年輕人聚在一起,張長慶,河北的頂樑柱,身為家中長兄,他的四個弟弟能得父母的萬千寵愛,他卻是主動選擇了成為知青,這個決定讓大家對他的選擇有了深刻的理解。
劉愛民,山西的第三個孩子,他的心中湧動著感慨,他家中同樣有兄弟,只是父母早逝,兄弟倆住在擁擠的家中,為了避開家庭紛爭,他選擇加入知青隊伍。
他的哥哥則憑藉人脈進了軍隊,留下他在這片陌生的土地上紮根。
來自北京的張清芳,作為家中唯一的女兒,她的命運與他們略有不同。
上海的路紅並非繁華市區出身,而江言則是山東的小夥子,他們在火車站相遇後,彼此間的友誼開始萌芽,儘管男孩子們都比女孩子們年長,但他們堅持直呼名字,那時代的禮數讓他們避免了不必要的誤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