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蜜蜂l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快眼看書www.kyks.tw),接著再看更方便。
賀世賢丟了瀋陽,但起碼命是保住了,最大的原因還得是袁應泰。
在曹華,劉綎,戚金的每日洗腦,勸說之下,賀世賢也決定不再聽從袁應泰的調令。
甚至連朝廷都指揮不動了,畢竟他身邊這三人沒一個是聽朝廷的,潛移默化之中,他也慢慢疏遠大明。
最大的原因也是大明自身問題,有大才不用,竟派些無能之輩瞎指揮,打了敗仗也要跟著受罰,他們這些武將也是有氣沒地撒。
關鍵是,瞎指揮害死前方將士也就算了,糧餉又被他們侵吞了大半,還處處為難他們這些武將,不准他們出頭。
這樣的主子誰還願意給他賣命。
曹華得到賀世賢的加入,實力暴漲,這3萬餘明軍不僅是精銳,還有很多會製造火藥,火槍,火炮計程車兵。
會使用火炮的也有一千多人。
有了他們幫自己鎮守朝鮮,曹華接下來就可以放開手腳全力往海外發展了。
接下來的幾天,建奴只派過兩支900人的騎兵想要偷襲,但是曹華嚴防死守,建奴實在是無機可乘,最終也老實了下來。
建奴陣亡了人,餘人都是賀世賢與曹華聯手消滅的。
因為沒有守住瀋陽,大明朝廷就以此為藉口不打算給獎賞,但又擔心寒了前方將士的心,再怎麼說也消滅了餘建奴。
自身沒什麼傷亡,只有陳策率領的援軍傷亡比較大。
於是,為了提高軍隊計程車氣,陳策,以及白桿兵都得到了獎賞,將領也得到了升官。
瀋陽是從賀世賢手裡丟的,所以大明沒有給他升官,只給了一筆賞銀。
賀世賢的7萬大軍,只有3萬餘人拿到了一兩七錢的軍餉。
這也是為什麼另外三萬大軍都是弱兵的原因,軍餉發不齊,裝備也差,哪來的戰力。
若是不被大臣層層剋扣,7萬大軍倒也能勉強每人拿到17兩的銀子,可惜都被漂沒了一半。
12萬兩銀子的軍餉,到了賀世賢這裡就剩6萬兩了,養軍隊確實燒錢。
袁應泰號稱18萬大軍要的糧餉更多,打這一仗,大明朝廷都要花費接近百萬兩餉銀,一半都落入朝臣手中。
曹華,劉綎,戚金不聽調令自然被袁應泰報了上去,曹華跟戚金沒有一點後臺,劉綎的後臺還是靠著當年他老丈人擔任兵部尚書時的關係,現在也都是一些沒有權力的人,根本插不上話。
因此,曹華,劉綎,戚金都沒有得到什麼封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