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百聞不如一見 (第3/4頁)
張無敵死了沒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快眼看書www.kyks.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李綱又繼續對李承乾說:
“巡察百姓之苦是好的,但是不用總去,你是未來的儲君,還有很多重要的事情做,只要願意聽賢臣的諫言,也能做個明君。”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李承乾又對李綱行禮:“學生謹記老師之言。”
李綱高興,又繼續對李承乾說:
“那些夫子不教這些也正常,他們都歪曲了’樊遲問稼‘的典故。再說當今天子繼位,突厥進犯長安四十里,太子殿下有何看法?”
這個李承乾知道,
“突厥進犯長安,父皇以錢財退敵。”
李綱繼續問:“那對朝廷有何影響?”
李承乾:
“父皇新登大寶,突厥就來犯,讓朝廷上下丟失顏面,朝局動盪,百姓不安,父皇征戰沙場數年,每戰必勝,待朝局面穩定,必然會興兵征討,以報此仇。”
這也都是上輩子史書記錄的真事。
李綱很欣慰,這個太子才九歲就能想到未來的事情。
李綱對李承乾說:
“這是必然,但是當下最要緊的就是國庫虧空,陛下給出了一千五百萬貫錢,這些都是自大唐建國以來,每年賦稅所剩,慢慢積累而成,這麼多錢財都是國庫的所有,所以眼下最要緊的就是如何彌補國庫虧空,倘若接下來發生災情,朝廷將拿不出一文錢賑災。”
李承乾對李綱的映像大為改觀:“沒想到先生從突厥來犯,能夠想到來年朝廷會發生的事情。”
被自己學生誇,李綱驕傲的抬著下巴,捋著白鬍子說:
“老夫歷經周,隋,唐三國,五代帝王,兩次官至丞相,必然所知。”
李承乾繼續說:
“老師,學生有些生財之道,想要為朝廷賺取些錢財,也好為父分憂,不知先生認同否?”
李綱看著李承乾,覺得李承乾很有前途:
“為商之道,老夫不如,老夫也不歧視商賈,沒這些商賈也無法興業。殿下貴為太子,還是應該多把心思放在治國理政之上,這種事可以吩咐給下屬去辦。”
李承乾沒想到李綱這麼靈活,完全沒那些個腐儒的“士農工商”的階級思想。
李承乾想想也覺得正常,自己這個老師閱歷豐富了,能不知道“士農工商”的真正含義是什麼意思嗎,在自己還是個小蝌蚪的時候,他就把朝堂上把士農工商拿捏在股掌之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