蘭拓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快眼看書www.kyks.tw),接著再看更方便。
這個季節, 郎山的野山菌和土蜂蜜都是豐收的時候,拍完野山菌種植加工產業,韓靜如一行人又在江小滿和孫哲遠的陪同下, 去參觀了山岩等人的養蜂合作社。
如果說林下食用菌養殖業, 算是郎山的一個新興產業的話, 那麼, 養蜂產業可以說是郎山百姓祖傳的手藝了。
根據江夏提供的線索顯示,郎山人民養蜂取蜜的歷史,可以追溯到兩千多年前呢。
為了增加節目的趣味性, 山岩帶著幾個徒弟,拉上攝製組, 翻山越嶺, 重新拍攝了郎山山民攀巖採蜜的過程。
看著山岩等人腰上拴著麻繩,從數百米的懸崖峭壁上,揹著溼柴一點點往下滑, 藉著燃燒溼柴的煙霧燻走了野蜂,艱難地攀附在巖壁上割蜜的場景, 饒是見多識廣的三位記者也忍不住咋舌:
怪不得山岩他們要下山成立養蜂合作社。
攀巖割蜜這活兒,真的是在拿命換錢啊!!
有了這樣驚險刺激的開頭,接下來,山民們利用祖輩對野蜂習性的掌握,下山成立養蜂合作社,把養蜂發展成一個地方產業的行為,就完全能說得通了。
江小滿還特別雞賊地把記者們帶到了老山坳子那邊。
看著村民們至今還住在長滿青苔的石頭房子裡, 三位記者都禁不住哽咽了。
郎山的山民同胞們這日子也太苦了吧?
看看這些長滿苔蘚的石頭房, 簡直每一塊石頭上都鐫刻著“貧窮”兩個字!
再看看村裡還沒上學的小娃娃們, 路還沒走穩當呢, 就開始笨拙地幫著家裡人一起挑揀剛撿回來的野山菌……寒靜如也是有孩子的,一時間眼淚都流下來了。
老山坳子這邊,是郎山鎮最早一批跟著山岩加入養蜂合作社的,原因很簡單,這幫人原本就是跟著山岩進山採蜜討生活的。
現在老大轉行做生意了,小弟們怎麼可能不跟緊老大的步伐?
山岩也沒有辜負鄉親們的信任。
郎山地區多山林花木,蜜源特別豐富,都不需要山民自己種植蜜源花卉,單靠蜜蜂在野外採集花蜜,一年就能割3~4茬土蜂蜜。
這邊的人均山林佔有率,幾乎是山下村裡的數倍。也就是說,只要你家裡能拿的出足夠的啟動資金,山下的村民一家能放一百個蜂桶,老山坳子這邊,每家至少能放五百個蜂桶!
如果按照老一輩製作蜂桶的工藝,老山坳子這邊確實很少有人家能拿的出這麼大一筆錢,一口氣做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