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掌清波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快眼看書www.kyks.tw),接著再看更方便。
第134章 秦始皇為何要發配扶蘇?
秦始皇看著劉信的眼光,不加掩飾的都是欣賞之意。那欣賞之意中,似乎還有著別的深意。
見劉信承認自己想不出更多了,秦始皇道:“百姓不足,天下不穩,邊境不寧,官吏不廉,權臣不忠,這確實是國之隱患。你能夠想到這五點,可以說是非常不錯了。但除此之外,朕還有五大憂患!”
劉信倒也好奇,認真聆聽。秦始皇道:“朕之第六大憂患,便是人心不一。朕雖然已經統一了天下,命車同軌、書同文,但天下雜說紛呈,導致愚民心思混亂,更有奸惡之徒屢屢欺世盜名,妖言惑眾,擾亂人心。人心不安,天下何以安?人心不統一,天下豈可曰統一?朕雖已經下旨焚書,但儒以文亂法,武以俠犯禁,終歸還是一大隱患!”
劉信很想告訴他,焚書本身是錯誤的,真正的思想不可能依靠焚書來遏制,而且對於一個國家、一個社會來說,容許多元思想的存在,其實才會更加穩定,搞思想鉗制只能換來短期的表面上的穩定,而且會從根本上扼殺一個國家的活力。
但這些話,他終歸沒有說。說了,此時的秦始皇也不可能聽得進去。
華夏的歷史上,並非沒有思想自由的時代。就在這個時代往前不久,就是“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春秋時期,諸子百家,貢獻出了這個時代全人類最為璀璨的思想光輝,即使幾千年後依然放射著人類崇高理性的光芒。
然而,在秦始皇看來,恰恰是這種百家爭鳴的局面,正是天下戰亂不休的重要根源之一。由於各種學說都大行其道,導致人們思想難以統一,天下才會更加混亂。所以,既然他已經依靠征伐,統一了天下,那麼就必然要試圖改變這種局面,希望能夠把天下人的思想都統一起來。因此,“焚書”這種在後世看來大逆不道的舉措,在此時卻是必然會發生的事情,因為在秦始皇眼裡,這可能是和“車同軌”“書同文”“統一貨幣”“統一度量衡”等各種舉措相同的、甚至更為重要的治國之策。
由於秦朝大一統的短暫,“焚書”的實質影響其實是有限的。後來的漢武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那才是比秦始皇“焚書”更為厲害的手段。而春秋戰國以來華夏民族自由奔放的思想潮流,至此才遭到真正的遏制;“統一思想”的舉措,至此才完成。
只聽秦始皇還在繼續說:“朕之第七大憂患,乃是風俗不醇。我大秦子民,歷來以耕戰為重,質樸敦厚,求真務實,此實乃我大秦歷代祖宗勵精圖治、厲行教化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