抱璞老人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快眼看書www.kyks.tw),接著再看更方便。
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李超思索著:“城牆雖闊,投石機若要覆蓋城下百步,則需數百人拽動,城頂站不下這麼多人,還是用大弩吧,可用滑車引繩到城下以數十人張弩,比投石機可行。依郡丞的看法,製作幾個吊樓比較適宜?”
姬延又鋪開一張帛圖:“雒陽城大致周遭三十里,有九門。愚意以為九門間八段城牆,每段擇居中馬面建吊樓四座,與城門和其他馬面相輔相成構成交叉箭矢覆蓋,共需三十二座。沒辦法,雒陽太大,以如此密度,兩吊樓間最大仍有二至三百步,需在吊樓內用可射一百五十步之硬弩。”
“三十二座?時間上會不會趕不及?”李超開始懷疑這個方法了。
中國古代的木結構大都採用榫卯連線,這就對木製品的精細加工有較高的要求。如果不採用榫卯結構,則是以大繩捆紮,其強度會隨使用時間而下降,對於有人員在內的吊樓則比較危險。
姬延攤了攤手:“這恐怕是沒有辦法的事情,何況現在人手不足,尤其木製工匠嚴重不足。吏目們算過,實際上兩個月可能連一半的數量都不一定製的出來。”
李超笑了:“看來只能在守城軍卒和吊樓使用上,選一個折衷方略。現在天色尚早,不若去城上看看,想一個比較好的辦法。”
姬延點點頭:“遵郡守之意,那就去實地勘察一番。”
兩人出了官衙上了同一輛車,向城門馳去。
車上,姬延突然想到一個問題:“郡守,你說若按郡尉的圖樣築成了滎陽城牆,萬一失守被敵方佔據,那我方要想奪回來,是不是同樣的也很難攻?”
李超聞言一愣:“郡丞所想還真有道理。城再堅,也需人守衛,如果兵力不足,再好的城牆結構也擋不住敵方的拼死攻擊。如果真的一旦失守,再想奪回來還確實成了一個艱鉅的事情。”
他不由得開始思索,這事兒看來需要上奏皇帝才行了,不能光想著利於自己防守,且不說敵方奪城,就說敵方見到如此城防後照方抓藥的對自己的城池也採用相同方法構築,那我方奪城同樣會遇到相同的麻煩……
李超到雒陽是從東側的城門進入的,而西側城門距離官衙最近,所以兩人駕車準備先到西門。距離城門還有幾百步的時候,李超眼尖,一眼看到城門樓上豎著一個高杆,高杆頂上又有一個水平橫杆,構成了T字形。李超連忙命御手降低車速,問姬延:“那是個什麼東西?”
姬延順著李超手指的方向一看就笑了:“郡守,這是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