庖丁解夢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快眼看書www.kyks.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居於梅花觀中。
那麼作者是如何處理黛玉之死這個情節的呢?當我們看明白了作者的細節處理,一定會為之感嘆,這絕對是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天才寫法。
在第二十三回裡,黛玉與寶玉共讀西廂,並葬了花,寶玉走後。
黛玉正欲回房,剛走到梨香院牆角上,只聽牆內笛韻悠揚,歌聲婉轉。林黛玉便知是那十二個女孩子演習戲文呢。
只是林黛玉素習不大喜看戲文,便不留心,只管往前走。
偶然兩句吹到耳內,明明白白,一字不落,唱道是:“原來奼紫嫣紅開遍,似這般都付與斷井頹垣。”
林黛玉聽了,倒也十分感慨纏綿,便止住步側耳細聽,又聽唱道是:“良辰美景奈何天,賞心樂事誰家院。”
聽了這兩句,不覺點頭自嘆,心下自思道:“原來戲上也有好文章。可惜世人只知看戲,未必能領略這其中的趣味。”
這一段寫的就是黛玉臨死之前,所經歷的過程,她聽到小戲子們唱的,正是《牡丹亭》,所以脂批才說《牡丹亭》伏黛玉之死。
脂批提醒的是這裡出現牡丹亭唱詞裡,其實是在說崇禎皇帝臨死時的景象,心裡。
李自成大軍進京城,包圍皇宮時,崇禎皇帝往煤山上去,此處是當時京城內最高處,所以在山上能看到整個京城的情況。
當他與王承恩一起爬上山頂的時候,他還想再看一眼這大好的江山,誰知看到的是闖軍連綿不絕的營帳和火堆。
由於火光的照耀,戰火下的京城有些破敗,他這才發現,原來他治下的大明,已經很多都成了頹垣一片。
這時牡丹亭的唱詞:“原來奼紫嫣紅開遍,似這般都付與斷井頹垣。”正好用來描寫此時的情景,而在表面故事裡的大觀園是新修建的豪華園林,何來的“斷井頹垣”之說呢!
下一句“良辰美景奈何天,賞心樂事誰家院。”直接寫出了崇禎此時的無奈!這天下又是誰家的呢?
為何是《牡丹亭》伏黛玉之死,因為只有這出戏可以用來隱黛玉之死,杜麗娘死後還魂,元妃點的則是《離魂》。
脂批提示的是,後文中《牡丹亭》出現時,就是在寫黛玉之死,只是這種寫法,是一般人看不明白的,因為作者沒有寫黛玉具體是怎麼死的。
這就是“原來戲上也有好文章。可惜世人只知看戲,未必能領略這其中的趣味。”
喜歡紅樓夢明亡史全索隱請大家收藏:(www。aiquwx。c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