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勝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快眼看書www.kyks.tw),接著再看更方便。
靠電斥力套在連動杆上面的。
等於是一個磁懸浮的軸承,沒有直接接觸的摩擦,整個馬達的效率極高!
不得不感嘆大自然的奇妙和神奇,感嘆造物的偉大,竟然能進化如此精妙的生物機械。
早就在人類發現鞭毛馬達之後,就有人提出:
很多我們認為不可能進化出來的東西,也許只是還沒有被發現,而不是他真的沒有進化出來。
因此,星火專案在此基礎上,從某些特異化的細菌獲得的靈感出發。
在地球上各類植物中,各類分化後的細胞裡、各類功能用途不相同的細胞裡,探尋各式各樣的,類似鞭毛馬達的植物體細胞結構中,進化出來的植物機器(分子機器)。
再用基因逆向工程,找到它們誕生(轉錄表達)所對應的基因片段。
然後將這些基因片段進行標註,透過基因耦合、基因編輯、轉基因以及雜交嫁接等等一系列的生物技術。
對其進行不斷組合,篩選優質組合,從而培育出功能或者說用途強大的複合型植物體。
以期待其一顆植物,擁有各種匪夷所思的功能。
包括但不限於發電、發光、超強碳固定等。
只不過,按照張易一的理解。
當初,星火專案組雖然篩選出了大量的特異性分子機械所對應的基因片段。
甚至因此還編撰了一部植物基因詞典。
但是,因為基因間的組合千變萬化,任何微小的差異,都將造成完全迥異的效果。
所以,幾十年以來,星火專案雖然看似穩步推進,但距離造出專案計劃中,數學計算出來的合成的目標生物,也就是星火,基本沒有可能。
在自己進入研究所,加入星火專案研究沒過多長時間,因沒有突破性進展,袁老開會取消了星火專案。
可是,現在一切的苗頭都指向星火?
真的研究出來了?
這怎麼可能?
難道是袁老獨自完成的?
想到這,張易一很快又搖了搖頭。
完全沒有這種可能,要知道之前集合研究所的中堅力量,奮鬥了幾十年都沒有研究成功。
專案撤銷後,袁老一個人研究幾個月就能搞定?
開什麼玩笑,任何一項研究,耗費的人力物力都是及其誇張的。
可若是沒有研究成功,那現在這是怎麼回事?
一時間,張易一不禁有些迷茫